“鄧大人,這,這個,唱名公決......,結果如何?”
一位學政期期艾艾地問道,眾人的目光都聚在鄧素身上,鄧素目光微動,看了一眼陳東,正待開口,侯方雄臉色一沉,搶先道:“慢著,這彈劾丞相,須得學政總數一半以上贊同才算成功,這是既定的規矩吧?”現在贊同彈劾的學政人數超過了反對者,但只多兩人而已。如果要將立場中庸的學政算上的話,便沒有超過在場學政總數的一半。侯方雄看到了希望,他擔心鄧素一開口,局勢便難以挽回,所以不顧嫌疑,搶在了鄧素前面。
“胡說八道!”另一位學政當即吼道,“侯方雄,你這是什麼意思?”
“輸了便輸了,難道要耍賴不成,比市井小人還不如。”
“大禮法可沒說將立場中庸的也算在內啊?”
“哼,堂堂丞相,可以耍賴麼?也好意思安穩地坐下去麼?”
“從前是怎麼算的?現在又是怎麼算的?”
“既然如此,罷罷罷,我等散了去吧,大禮議不來也罷。”
贊同彈劾的學政當即炸了鍋一樣。這一次算是撕破了臉,如果陳東不去位的話,自己將來必定日子難過。這些人當即發作起來,支援陳東的學政也不相讓,兩邊當即在議事大殿中吵嚷起來。而從前唱名議事時,禮部為了透過某些議案,在解說“人數超過一半”時,未將立場中庸的學政算入總數,在場這些學政都是親身經歷過的,因此,上方唇槍舌劍當中,贊同彈劾的學政便得勢不讓人,而與侯方雄等人則顯得不那麼理直氣壯。
“丞相大人,”鄧素有些為難地,走到陳東跟前,低聲問道:“你看這......”
陳東臉色鐵青,一言不發。學政唱名公決的規矩,他清清楚楚,亦不屑於狡辯。而此時,侯方雄等人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鄧素卻不管不顧,直接來問陳東,陳東睜開眼,深深看了他一眼,彷彿要第一次看清楚這個人,然後微微閉上雙目。
鄧素點了點頭,轉身回到自己座位敲響了醒木,連敲了數次。
議事殿中安靜了下來,陸雲孫、侯方雄等二百多位學政,列席議事各部尚書,滿場的目光都落在了鄧素身上。鄧素環視殿中諸位學政,先對侯方雄拱了拱手,沉聲道:“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大禮法為我朝之根基,一是一,二是二,若因人因事而變化,則是動搖國本之舉。”侯方雄臉色微黯,看了看陳東,嘆了口氣,不再說話。
鄧素接過書吏遞過來的記錄,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陳東也睜開了眼睛,看著緩緩宣佈道:“楚州學政陸雲孫等五十一位學政聯名彈劾,二百四十三位學政經唱名公議,一百零九人贊同彈劾,一百零七人反對,二十七人立場中庸。此次彈劾議決,......”他帶著歉意看了一眼陳東,沉聲道,“透過了。”
陸雲孫強作鎮定,微微顫動的蒼白鬍須卻出賣了他的心情。
“大事成了!”其他支援彈劾的學政卻沒有這份風度。
有人按捺不住喜悅,一邊擊掌相慶,一邊大笑大叫道:“好啊!”“大快人心!”“太好啦!”
理社這一方的學政臉色都頗為不滿,卻垂頭喪氣,說不出什麼話來。
和侯方雄等人憤憤不平相比,許子壯、石庭堅等人的臉色更加複雜。他們雖然不滿陳東,但真沒想過這一下就能扳倒他,使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有些人還一臉不可置信,有些人瞠目結舌地看著這一幕,少數人則畏懼地看著陳東和幾位尚書大人。這幾年來,陳東的積威素著,眾人都有些怕他。和改朝換代動輒流血漂杵相比,這一場彈劾顯得有些輕忽,丞相會老實接受失敗嗎?亦或者,這只是一場激烈黨爭的開端?越來越多人心中浮起的一層陰霾。
彷彿看出了眾人的疑慮,鄧素問道:“丞相大人,這結果,可有疑義?”
在眾人畏懼,懷疑的目光,都落在陳東身上。
陳東抬起頭,他看著鄧素,忽然笑了,輕聲道:“丞相者,天下人之僕役也。所謂當仁不讓,以公議推舉而進位。所謂急流勇退,以公議之彈劾而退身。兩件大事,第一回都落於我身,陳某幸何如之。很好,很好,很好。”他連說了三個“很好”,點頭道,“既然唱名議決合乎大禮法,我沒有疑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