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螢幕
【1940年2月,八路軍某師於晉中地區遭日軍合圍,為掩護師機關及野戰醫院轉移………八路軍新一團在團長李雲龍的帶領下,於蒼雲嶺主陣地與日軍展開激戰,雙方均傷亡慘重】
伴隨著一聲雄厚男聲旁白,《亮劍》開頭背景交代完畢,鏡頭一閃,就是兩軍衝鋒對壘畫面。
“噠噠噠,噠噠噠………”
“殺啊!”
“夏葛楷(射擊)!”
“噗、噗、噗。”
“轟!”
只見一段簡短卻激烈非常的戰爭畫面,結合上文旁白,上來就突出了這是一場極其慘烈惡戰。
八路陣地,李佑斌飾演李雲龍,穿著灰撲撲的八路軍服,吆喝一聲“一營長”,周斌斌飾演的張大彪出場搭戲。
但凡電影、電視劇乃至是漫畫,主角出場,上來要先突出身份、處境和部分性格。
表達方式可以或正面或側面,但基本不離套路,這樣做主要是讓觀眾和讀者對主角加深印象,然後輔以引出下文。
之前《神醫喜來樂》就是這麼玩的,只不過喜來樂鋪墊的有點長,由龍套引出主角,而《亮劍》就有些直白了,主角直接露面,然後給他個捧哏搭話。
“大彪,師部和野戰醫院撤走了嗎?”
“團長,全部撤走了。”
“太好了,這回終於能鬆開手腳和小鬼子幹一場了,去,抓個活的,問問對面是哪個部隊的。”
“團長,早就打聽清楚了,是鬼子第四旅團坂田聯隊,上次雲山反掃蕩,獨立團吃過他們不小的虧,是咱們旅的死對頭。”
“怪不得耳熟呢,今天是撞上,算他倒黴,新仇舊恨一塊算。”
“團長,他們可是號稱鬼子的的精銳。”
“我就不信這個邪,老子打的就是精銳,傳我命令,全體上刺刀,準備進攻。”
“進攻?現在是鬼子在進攻啊。”
“沒聽明白嗎,到了這份兒上了,咱不會別的,就會進攻,乾死這群**養的畜生。”
“明白,全體上刺刀,準備進攻(破音)!”
沒有什麼花裡胡哨的炫技,一分鐘的時長,十幾句對話,兩個人臉鏡頭來回切換,僅靠臺詞,就把一個桀驁不馴,膽大包天的八路悍將塑造的活靈活現。
這段劇情,普通觀眾只覺得爽,可吳景是懂行的,他明白這裡面的門道。
臺詞、運鏡、節奏把握……如雲流水,一氣呵成。
之前在劇組,吳景身在局中,對左樂的執導能力並不是感受的特別全面,只知道左樂掌控劇組、指揮拍攝和指導演技等方面很厲害。
現在看了《亮劍》成品,他才更深刻的理解為何左樂能在電視劇領域封神。
用恐怖如斯來形容,毫不為過!
吳景是個有野心的人,除了動作巨星夢以外,他還有一個導演夢。
這個現象不離奇,圈子裡唱而優則演,演而優則導的例子實在太多了,很多有追求的演員,在成名之後都有選擇跨界當導演的念頭。
遠的不說,僅山河內部,高新建、王倩都是從演員上位,沙毅、於恩泰也都有類似的想法。
其中於恩泰因為是表演、導演雙博士,挺被左樂看重,據說在《武林外傳》電影版打算讓他當個副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