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6章 轅門之選

營門前一片寂靜,只有風吹旗幟,發出獵獵之聲。</br>要知道,窩闊臺的尼瑪察皇后臨朝後,信任權臣溫都爾哈瑪爾,對耶律楚材多方貶斥,卻也不敢輕易下手。只因他乃是三朝元老,蒙古好多軍政國策都是按照他的思路一體推行。</br>而忽必烈的父親拖雷大王曾為蒙古監國,不是大汗,也似大汗。</br>後來託雷雖死,忽必烈兄弟幾個也為窩闊臺與皇后所忌,可仍舊對其委以重任,皆因拖雷家族勢力太大。</br>蒙哥、忽必烈更是大有才略,深得蒙古人心。只要不想讓蒙古內亂,誰也動搖不得。</br>但兩人卻齊齊挽留一個漢人小子,真是前所未有的事情。</br>一些人心中又是忐忑,又覺妒忌。</br>風逸沉默半晌,方才說道:“你我既非故舊,亦非友朋,反是你死我活的仇敵,還說什麼志同道合,莫非我還得叫你們一聲同志嗎?</br>“同志?”耶律楚材捋須思忖。</br>“同志!”忽必烈哈哈一笑:“伱與耶律丞相可不就是志同道合的仁人志士嗎?</br>風大俠,就衝你這個詞,我們也有必要深談一番,小王想請風大俠帳內一敘,不知可否?”</br>風逸笑道:“莫非你要給我上一出鴻門宴?”</br>耶律楚材笑道:“絕非如此,四王爺求賢若渴,閣下大可放心!”</br>尹克西嘻嘻一笑道:“風大俠,你的武功獨步海內,天下無雙。</br>王爺必是誠心仰慕,這才誠心相約,若是鴻門宴,我們幾個還生怕不能護得王爺安全呢!”</br>尹克西此人奸猾,忌憚風逸武功,遂先捧著風逸,若是當真動手,也叫他不好下殺手,這是他的存身之道。</br>風逸其實早知忽必烈用意,知道他想招攬自己。</br>對此,他也大為動心,因為若同在一帳,距離拉近,刺殺容易的多。</br>但無論刺殺成功與否,再想脫身,難度也會成倍數提升。</br>因為轅門左右各有塔樓一座,以作嘹望之用,此時塔上土卒早就張弓搭箭,蓄勢待發。自己身在營門口,對方想圍殺自己,隨時都能脫身。</br>但等自己入賬,忽必烈必會調動軍馬,四下圍困,要是金輪國師也隱伏於內,近有高手圍攻,遠有軍馬圍困,那弄不好就得栽。</br>風逸想了想,眼光望著尹克西,不無嘲弄之意說道:“我練氣多年,豈能中了激將法?</br>你們自詡高手,給人作奴不說,膽量還不如一個渾人,一切非分之想,也不過自取滅亡罷了。”</br>尹克西、瀟湘子等聽在耳裡,臉上都微微一熱。他們生平對什麼仁義道德原素不理會,然均傲慢自負,對身分體面卻瞧得極重。</br>平時別說三人在此,哪怕只是一人,又何懼一個年輕人,但此刻自知單憑自己一人,決非風逸敵手,說什麼做什麼,都是自取其辱。</br>風逸見幾人低頭不語,自覺這場戲做下來,威名已立,當下緩和臉色,轉向忽必烈道:“四王爺,其實你想什麼,我一清二楚。進帳一談,無非先以利誘,我若不從,再以強逼,反正我來了,就不能讓我回去,對嗎?”</br>忽必烈一怔,苦笑道:“你若是我,又當如何?”</br>風逸哈哈一笑:“換了是我,當然也會這樣做了。畢竟我這樣的人天天盯著你,你怕是睡覺都不安穩!”</br>尼莫星見他視所有人如無物,怒道:“姓風的,你一味歪纏的,幹什麼的?</br>敢不敢入營喝酒吃肉的?”</br>風逸冷笑道:“黑矮子,你敢不敢出來,與我戰上三合?”</br>尼莫星喝道:“我怕你不成的?”左右一看,突然身子一晃,一溜煙去了營帳方向。</br>眾人皆是一愣。</br>不是要打嗎,這是幹什麼去了?</br>忽必烈說道:“風大俠,你殺我大蒙古官員,今日來到我大軍之中,為的不想我蒙古侵宋,我這話可不錯罷!”</br>忽必烈雄才大略直追乃祖成吉思汗,眼見風逸任意揮灑,直視千軍萬馬與手下一種高手如無物。</br>這種氣魄與武功,讓他不自禁的喜愛,不但絕口不提風逸行刺手下之事,還想將對方羅致麾下。</br>若是讓他去行刺宋國高手,以及對付中原武林人士,又何愁宋國不滅?</br>剛才他提及郭靖武功中原第一,就是想讓這年輕氣盛之人,為了名頭對付郭靖。</br>只是風逸焉能不知他的用意,壓根不接茬,所以他再換方式。</br>風逸道:“不錯!”</br>忽必烈點頭道:“是啊,我曾聽人說,武功能夠練到絕頂,必然是見事通透的英雄好漢。</br>你我漢蒙有別,你想殺我也好,我想殺你也罷,都是情理中事。</br>但是你殺了我,亦或者我殺了你,這場宋蒙之戰,可能避免?”</br>風逸一怔,想了想,道:“這我倒是不知道!”</br>忽必烈笑道:“那小王可以告訴你,我死了,這場戰爭仍舊不可避免。</br>因為世上只要數國並存,便免不得戰爭。哪怕同國同族,也會有戰爭。</br>不提我祖父成吉思汗統一蒙古之前,就是你們漢人,春秋戰國,再到漢末三國,又哪次不是殺戮不斷?”</br>風逸皺眉道:“你不要跟我說這些,你無非是說弱肉強食罷了,我又豈能不知?但是這中原之地,斷不能讓你們殘暴的蒙古人佔領!”</br>耶律楚材接道:“閣下說蒙古人殘暴,這不可否認。但這只是一部分人,並非全部。</br>而你只是江湖中人,不明大義,不遵律法,犯上作亂,引得亂民效仿,使得官兵奔波征討,致使百姓無法安居樂業,勞民傷財,你卻自詡正義,然而……”</br>風逸呵呵一笑,說道:“耶律楚材,你不過就是鐵木真他們養的一條獵犬,人讓你咬誰,你就咬誰,有什麼資格在這裡高談闊論,評價我風逸所為?”</br>耶律楚材微微一怔,他從來沒有被人這樣罵過,其女兒耶律燕大聲道:“你簡直胡說八道!蒙古人要將中原變成牧馬場,讓漢人做奴隸,全是我爹爹多番力阻,阻止他們不分青紅的殺人,又讓漢人可以當官。</br>這些事你身為漢人,卻不領情,還殺我大哥,汙衊我父親,你如此是非不分,還算什麼英雄好漢?”</br>風逸仰天長笑,發笑時潛運內力,萬餘人眾都聽的清楚。</br>耶律齊對耶律燕搖了搖頭,生怕妹子再開口,被他以音相合,震傷了。</br>耶律燕也不敢再說話。</br>風逸笑聲一斂,正色道:“蒙古人侵我國土,殺我百姓,身為漢人一份子,人人都有守土保家之責。你父親看似是為漢人做了些好事,可何嘗不是幫蒙古收攬人心為己用?”</br>他環顧四周,說道:“倘若按照蒙古人的想法,將我中原之地都變成牧場,不給我漢人晉升渠道,那麼這些新從軍的兵士與家人沒了希望,他們是會為蒙古人賣命,還是會奮起反抗?</br>現在這些人之所以籤軍,就是因為耶律楚材讓他們覺得自己與蒙古人一樣,可以在軍中博一個功名,讓家人過上好日子。</br>而這要拿他們以及南方漢人的血來換不說,日後要是得了我漢家江山,這些北方漢人看似比南方漢人能高階一些。</br>可他們在蒙古人眼裡,仍舊是奴隸一樣。</br>蒙古現在的法令,難道不是蒙古人最高階?就是這些兵士中的百夫長、千夫長、萬夫長可有漢人?不都是蒙古人與色目人?</br>耶律楚材看似是為漢人說話,實際上是先給了漢人利益,再讓這些所謂的既得利益者,去拼命。</br>而蒙古人做為掌權者,就是等著摘果子,此等愚弄我漢人的手段,何其毒辣!</br>我罵耶律楚材就是鐵木真、窩闊臺他們養的一條好狗,還說錯了嗎?”</br>他鼓足內力而出,所有人都聽了個清清楚楚。</br>耶律楚材臉色泛青,嘿然道:“好啊!老朽閱人無數,頭一遭遇上如此年少有為、口齒伶俐的後生!</br>但是宋朝國祚運移,國事崩摧,百姓投奔我軍,是因我蒙古政通人和,秉承仁義之道,深得人心。</br>而江南風景如畫,文人墨客,風采非凡,可是宋朝南渡以來,君怯臣弱,竟然憑恃長江之險,生活華奢,頗見淫糜,</br>如今的江南之地徒具秀雅,豈能擋蒙古兵鋒?</br>老朽也深知為了一家一姓之天下兵災大起,固然不對,然而我只能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少讓生民受苦,莫非這也是罪過?”</br>他說話力持平靜,悲憤之意卻不自覺地流露出來。</br>風逸不過一介草莽匹夫,哪懂什麼治國平天下的大道理,但他卻是我行我素,冷笑道:“耶律丞相心有大愛也好,是我風逸淺薄也罷,但不可否認的是,你對蒙古的確功德無量。</br>然而我卻知道,一則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縱然功勳蓋世,也不會得到主家真心以待,遲早都會被清算,落得一個完蛋大吉。</br>你耶律楚材就快了!</br>二不會流芳百世,像岳飛這種人物,就是再過一千年一萬年,他也是做人的典範,也會不絕生民祭祀,而你耶律楚材卻不會。</br>因為你縱然幫著蒙古人滅國無數,卻改變不了你是契丹人的事實。</br>而且自古忠烈之士,縱然經受失敗,也無不名垂青史,受人尊崇!</br>那些投降失節者,活著時高官厚祿怎樣,後世卻無不受盡唾罵,遺臭萬年!</br>這就是人最起碼的價值觀,你想讓我高看你一眼,不罵你。</br>除非你有本事讓蒙古退回大漠,不再侵宋,若是沒有,你的狗屁大愛論就給我收起來吧!”這番話擲地有聲,萬餘人都聽的清楚,那些漢人百姓,別的不懂,卻出了蒙古人以後會清算壓迫漢人的意思。</br>耶律楚材搖了搖頭,頗有些心灰意冷,悠悠一嘆道:“真是後生可畏啊,</br>我兒死在你手,也是不枉。我的確老了,不中用了,天下都是年輕人的啦,四大王,我是無顏再留了。”</br>說著撥馬出營,耶律兄妹與一眾護衛緊跟而去,耶律燕路過風逸身邊時,冷哼了一聲。</br>風逸與忽必烈一樣,也不回應。</br>忽必烈說道:“風大俠,你剛才的說法,我也深有同感,我蒙古的確殺伐過重,惹得一些仁人志士不滿,昔日全真教長春真人就曾勸過成吉思汗。</br>所以小王認為,自古以來,攻取江南之人,唯宋太祖的大將曹彬做得最好。”</br>風逸一愣,心想:“曹彬是誰?”</br>他雖非不學無術之徒,但對於宋朝本就不感冒,趙匡胤這種皇帝,與其他皇帝比,他都看不起,所以對其麾下的將領又怎能知曉。</br>宋幾百年的名將,也就知道寥寥幾人。</br>忽必烈輕笑道:“曹彬昔日平服江南時,很少殺人,所以我對其衷心佩服。”</br>風逸眼珠轉得幾轉,笑道:“王爺志存高遠,果然是真龍天子派頭,氣像就是不凡。</br>在我眼裡,趙匡胤不過一個背叛兄弟,欺負孤兒寡母的小人罷了,遠不如你,但不知你的曹彬又在哪裡?”</br>這話一出,眾人當即一驚,他竟然敢罵宋朝開國皇帝,這是宋人嗎?</br>忽必烈心中亦喜亦驚,很是從容說道:“風大俠高看我了,小王一無心,二無膽,三無本事,豈能與宋太祖相比?</br>小王生平所願,不過是想能夠效仿曹彬,不殺人而奪取江南,讓天下再無紛爭,百姓都能安居樂業,漢蒙能夠成為一家人罷了。”</br>他說這話,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看似不是虛言。</br>風逸卻是知道,他是在隱藏野心罷了。</br>忽必烈又道:“風大俠,趙宋無道,君昏民困,奸佞當朝,忠良含冤,這些話都對不對?”</br>風逸笑道:“對!”</br>這話一出,眾人又是面面相覷。</br>忽必烈眼中神采飛揚,又道:“良禽擇木而棲,英才擇主而侍,這話對不對?”</br>風逸道:“也算對!”</br>忽必烈微微一笑,朗聲道:“最聰明的人,決不用人說太多道理!</br>你的這身武功讓我畏懼,又讓世人妒忌,</br>然而南朝子民陷於疾苦之中,絕非你一人之力所能改,更非腐朽無能的宋廷所能變。</br>我蒙古發兵伐宋,乃是順應天意,所以勢必眾望所歸,應者如雲。</br>這一統天下,給千萬子民一個清平安樂的生活環境,也只彈指間耳,若你願意跟隨我,你想要什麼,我只要有的,都給你!”</br>他此言一出,風逸當即變了臉色。</br>只因沉寂已久的系統音響了起來。</br>【滴,投靠忽必烈,完成助蒙滅宋,一統天下,獎勵成就值1000】</br>這一下,風逸彷彿劈頭捱了一棍,身子搖了兩搖。</br>以風逸的功力,即便泰山崩摧,萬馬忽至,也不至於如此驚駭。</br>可他知道一旦接受這個任務,對於自己毫無難度,因為原劇情中蒙古就統一天下了。</br>而且這一千成就值,足以讓他的實力再上一層樓。</br>比如修習龍象般若功。</br>以他的內力修習中原武功,都是一練即成。因為這些武功都是依照奇經八脈及十二經脈,都是一回事。</br>然而密宗卻有另外關於氣脈的理論,就是三脈七輪,即左脈、右脈、中脈。根輪、腹輪、臍輪、心輪、喉輪、額輪、頂輪。</br>再加上修習密宗武功強調身、口、意三密相應的修煉方式,旨在透過特定的修煉方法達到即身成佛的境界。不光是有技巧,還包括內功心法的修煉。</br>風逸上次透過李莫愁五毒秘傳的成就值,早就被他用來修習古墓派輕功了。</br>所以憑藉自己能力修習龍象般若功,或許一輩子都超越不了金輪,所以他一直擱置。</br>如今有了一個獲取成就值的機會,那麼修成龍象般若功十三層,哪需什麼千年之理。</br>但要做了這事,豈不成了大漢奸?</br>他剛才說的那些話,豈非就是一個大笑話?</br>饒是風逸早知道這個系統不靠譜,給他下發的任務,從來沒有正常的。</br>從開始的逃出生天開始,就是脫褲子放屁。</br>彷彿沒任務,他就不逃似的。</br>再到為梅念笙清理門戶,彷彿沒有這任務,他就不幹似的。</br>這次穿越神鵰,從空中掉落,再到從李莫愁手裡獲取五毒秘傳,怎麼都不像正常任務。</br>弄的自己現在與女子糾纏不清。</br>可這些都沒有如此讓他為難過。</br>風逸以心眼開啟面板:</br>【宿主:風逸</br>年齡:22</br>身份:江湖草莽</br>內功:神照功(爐火純青)血刀門內功(爐火純青)九陰神功(大功告成)+,備註:‘爐火純青’需成就值100</br>龍象般若功(未入門)。</br>武技:無影神拳、連城劍法、血刀經、九陰真經、劈空掌、彈指神通、玉簫劍法、蘭拂穴手、奇門五轉、清風劍、五虎斷門刀、開山掌、鷹爪手、虎爪功、大、小擒拿手……</br>輕功:提縱術、八步趕蟬、草上飛、靈鰲步、天羅地網。</br>暗器:一擲千鈞(爐火純青)冰魄銀針(爐火純青)</br>(注:熟練度分為未入門、初窺門徑、小有成就、大功告成、爐火純青)</br>敵人:阻止滅宋之人。</br>成就值:6(注:透過完成任務、斬殺敵人獲取。成就值可用於提升武學經驗)】</br>風逸正愣神間,一個和尚含笑而來,走到忽必烈身旁,與其交頭接耳的說了幾句,對答均用蒙語。</br>和尚約莫四十來歲年紀,容貌儒雅,肩寬臂長,瘦削挺拔,神色舉止均似書生,一雙眼又黑又亮,不時閃爍詭譎光芒。</br>忽必烈左右都知道這和尚是漢人,法名子聰,是忽必烈的謀士。他俗家姓劉名侃,又名劉秉忠,少年時在縣衙為吏,後來出家為僧,學問淵博,審事精詳,忽必烈對他甚是信任。</br>忽必烈向風逸微一打量,只見他額上青筋凸起,臉色陣紅陣白,笑道:“今日得能一見中原第一高手,豈可無酒?左右,取酒!咱們來痛飲三碗!”</br>蒙古人自來生長曠野,以天地為居室,轅門飲食,與堂上無異。</br>當即有侍衛取過烈酒幹脯,直接在營門口布列於地。</br>風逸正盤算,如何取捨,那和尚說道:“風大俠,如你這般神通,當真是天下少有,小僧代王爺敬你一杯。”</br>說著將斟好了的一杯酒送到風逸面前。</br>風逸盯著那酒,神色變幻不定。</br>這和尚來路不明,酒中是否下毒,倒也不重要。</br>而是他若喝了忽必烈的酒,難道真就為了系統獎勵,要投靠於他?</br>底線一旦被突破,只有一次與無數次。</br>他若不接這酒,不通禮數倒是其次,顯得他怕了忽必烈似的。</br>一時間,風逸接也不是,拒也不是。</br>(本章完)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