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名蒙古士兵先前對風逸客氣,乃是因為忽必烈尊崇孔子,一直訪求漢人賢才。</br>眼見風逸身材瘦削,長相打扮都是文人做派,再加上這麼大冷的天,只著一襲青衫,怎麼都不是常人,怎料他竟然直呼“忽必烈”三字。</br>那人聽清之後,當即怒道:“四王爺名諱,也是你這漢狗叫的?”</br>如今的蒙古人對於漢人壓根看不起,哪怕是投降的北方漢人,嘴上如何分情況,心裡卻叫多數人為漢狗。</br>至於南方漢人,就是南蠻子。</br>但是風逸乃是惡客臨門,適才只是想要確定忽必烈在不在,如今鑑貌辨色之下,知道他必在軍營,笑著道:“你這蠻夷真是不知死活!”</br>說著伸手一探,已經掐住了對方脖子,輕輕一扭,撲的一聲悶響,夾雜骨骼碎裂之聲,蒙古兵兩眼大睜,斃命倒地。</br>“大膽!”</br>其他三人嘴裡喊著,拔刀挺矛,就向風逸砍刺而來。</br>風逸看也不看,一掌揮出,嗆啷連聲,一杆長矛應手斷成數截,其勢不止,被內力裹著,似如勁矢疾箭。</br>嗖嗖嗖一陣亂響,沒入三人體內,三人撲通倒地。</br>這一幕直讓蒙古軍士、從軍新兵乃至於他們的家屬一片譁然。</br>一些漢人已經面如土色,蒙古人現在走路都恨不得橫著走,竟然敢有人在蒙古軍營前殺蒙古兵的,若非親見,誰敢相信?</br>突然有人用蒙古話大叫道:“造反了!”</br>這時蒙古軍已被驚動,一個百人隊手持兵刃從營門口兩側湧了出來。</br>百夫長持槍縱馬,狂奔而出,看到同袍慘死,驚怒交加,喝道:“哪來的漢狗,活膩了嗎?”</br>這人很是驍勇,乃是蒙古軍中出了名的勇士,縱馬綽槍而出,挺矛直刺風逸面門。</br>風逸淡淡一笑,隨手抓住長矛,一霎時百夫長只覺進退不得,他人借馬力,馬借人力,那是何等力道,心頭大驚:“漢狗人小,力氣怎這大……”</br>轉念間,風逸大喝一聲,左掌擊出,右臂一振。</br>噗通一聲,馬匹沒有一絲嚎叫,就已經摔倒在地。</br>而馬上乘者雙手拿不住長矛,頓如騰雲駕霧一般,騰起七八丈高,但覺耳邊呼嘯生風,不由心膽欲裂、哇哇慘叫。</br>誰知風逸身子一晃,搶在那人落地瞬間,槍桿挑著他的腰帶,將他挑過頭頂。</br>一瞬間所有人都是彩聲大作,就連蒙古人也是一樣。</br>他們最敬佩勇士,風逸如此神技,縱是敵人也不由佩服,均想道:“沒想到漢人之中,竟有如此人物!”</br>然而佩服歸佩服,但同胞之誼更重,自是要幹掉風逸,為兄弟報仇,呼喝聲中,百人隊伍按照陣勢,手持兵刃衝將上來。</br>風逸淡淡一笑,一手叉腰,說道:“忽必烈聽真,風逸在此,可有膽出來一見!”</br>他語氣雖然平和,但運足內力,金聲玉振,聲聞數里,將所有聲音一齊壓住。</br>他這一聲若是蒙古話,蒙古士兵或許會不由停手,可他說的是漢語,撲上的蒙古兵根本不知道他說的是什麼,仍然挺矛刺來。</br>風逸手臂一揮,那名百夫長從槍桿上瞬間砸出,只聽“咚咚咚”幾聲響,好幾人成了滾地葫蘆。</br>但是長矛從四面八方刺搠而來,有好幾人已經刺中風逸的前胸後背。</br>只聽得叮叮噹噹,如金玉相擊,清脆動聽,這些人彷彿刺中的不是血肉之軀,只覺一股巨力傳來,兵刃不僅拿捏不住,震上半空,更是口吐鮮血,啊喲喲一片慘叫,仰面跌倒,齊豎豎布成一圈,說不出的奇詭淒厲。</br>蒙古士兵本來是要接踵而至的攻擊,但被這一幕震呆了,這全然不似人之所為,一時間心寒膽落,魂飛魄散,全都停住了腳步。</br>有人訥訥道:“妖法!”</br>“這是妖法!”</br>世上哪裡尖利長矛刺之不入的事情?</br>除了蓋以妖法,還能如何解釋?</br>風逸之所以扯下面具,直呼忽必烈,無他,就是存心來鬧事的。</br>蒙古人滅國無數,兵鋒極銳,如今的漢人,多數從骨子裡恐懼異族。</br>他就是要在一眾從軍之人與他們的親人面前,鬧上一鬧,彰顯個人武力,一挫蒙古人銳氣。也能讓漢人知曉,蒙古人不比漢人強。</br>只是他深知一人之力難與大軍相抗,他們一輪過後,一輪接上,自己氣力總有耗盡之時,用刀槍殺人,蒙古兵不會怕的。</br>那麼就得做出一些超出所有人認知的事來,好為自己增添一絲神話色彩,才算不虛此行。</br>畢竟剛不可久,無論是自己還是蒙古軍隊都是如此,他們受到大挫折,也會心生恐懼!</br>所以對於兵刃刺來,既不閃避也不格擋,利用烏蠶衣的刀槍不入與深厚內力,將對方反彈震死。</br>當然沒有寶衣,他也不敢這樣玩。</br>因為縱然內功再深,再有刀槍不入的橫練武功,也不敢同時硬擋這麼多的尖銳利器。</br>饒是如此,同時被七八柄長矛刺中,這種尖銳之力也戳的風逸身子一痛,氣息不勻。但這些人哪裡知道其中的玄妙之處,不敢繼續,他提一口真氣,就恢復如常了。</br>忽聽蒙古軍中有人驚呼道:“他是風逸!”霎時間蒙古兵交相而傳,滿臉惶恐,紛紛喊道:“風逸了!風逸來了!”</br>一邊呼叫,一邊四下退卻,前後雜沓,東倒西歪,就連新從軍的兵士與百姓也齊聲叫喊“風逸!”這聲音如同海浪一般,此起彼伏。</br>說實話,風逸刺殺蒙古官員,名頭早就威震天下。</br>只是昔日殺人不報名,人人都聽過有人幹這事,卻不知道具體是誰。</br>但隨著風逸與金輪國師一戰,金輪再是封鎖訊息,可自己兩個徒弟一死一擒,風逸卻是揚長而去,見者極多,眾口難防,訊息不脛而走。風逸又將耶律楚才的大兒子耶律鑄給殺了,當眾報名他是風逸。</br>這個屠蒙客總算有了人選,蒙古官府畫影圖形,賞金萬兩捉拿他。</br>可這種時代根據一張畫像,想要與人物對號入座,其實並不容易。</br>所以剛才風逸從老百姓身邊走過,也沒認出來這就是價值萬金的通緝犯。</br>可蒙古這種舉動無形中又是提高他的威名,普通百姓與蒙古士兵都極為迷信,道聽途說之下,難免以訛傳訛,將風逸說的神乎其神。</br>有說他可以飛劍千里之外取人首級,所以陝西之地的官員才接連身死。</br>畢竟有血性的漢人也不是風逸一個,也有人不時刺殺蒙古官員,無非風逸殺的最次的也是縣官,要是與風逸所殺之人的日子重合,哪怕相隔數百里,那也都安在他的頭上了。</br>也有人說他力大無窮,有人說他刀槍不入。此地多是漢人,雖未見到風逸,但這些傳說卻也聽過。</br>如今眼見風逸一掌斃馬,震死數人,果然是力大無窮,刀槍不入,這種種傳說之下,早已膽裂。</br>蒙古軍隊再是無敵,但所謂剛不可久,鋒銳易折,一旦遇上超出他們認知的事,反而缺少了一股堅韌不拔之氣。</br>畢竟長矛刺身而不入的事,就是見過那位力壓萬夫的金輪國師,也做不到。</br>再聽有人一呼風逸,俱都生出一個念頭:“是他?連那麼大的官都被他殺了,我算什麼?”</br>蒙古軍士雖然驍勇,卻比漢人還迷信,從上到下嘴上都念叨著“長生天”。這種想法之下,誰能不懼不驚?</br>風逸就是想到自己名頭,絕對會引起眾人劇烈反應,所以才將真容露出。</br>好讓人人知曉,風逸這種看似肩不能扛,弱不禁風的人,也是你蒙古不塊頭拿不下的人物。這種事跡傳揚出去,再有心營造一下,對於激起漢人的抗蒙熱情,絕對有用。</br>而且風逸也很是滑頭,就立於營寨之下,弓箭不方便射,騎兵大部隊包圍自己,他立馬就可以搶馬跑路,待往深山老林一鑽,他就是獵殺者。所以別看蒙古有千軍萬馬,他也絲毫不慌。</br>這時只聽著號角聲與大鼓聲同時響起,三通鼓罷,號角聲停。</br>眾軍士眾家眷全都鴉雀無聲,就聽得一陣馬蹄聲響,軍營中馳出一彪人馬。</br>騎者個個身披錯金皮甲,頭戴紫貂軟帽,人如虎,馬如龍,彪悍精神,呼嘯生風。</br>營門口的蒙古軍士散開兩邊,騎兵隊伍來到離風逸十數丈之外,為首之人挽韁勒馬,將手一揚,隊伍停了下來,分開兩邊。</br>只見兩騎緩緩而來,左邊之人身披黑色貂皮大氅,年約二十,方面大耳,兩目深陷,容貌英偉,氣勢軒昂。</br>與他並轡同行之人,是個老頭,年紀已然不輕,生得黑鬚長臉,可他笑臉團團,從頭到腳一團和氣。</br>瀟湘子、尼莫星、尹克西、麻光佐、耶律齊兄妹等人有如眾星拱月一般,將兩人圍在中間,緩步而來。</br>風逸知道這騎馬的年輕人必是忽必烈,年紀大的倒不認識,但耶律齊兄妹在此,應該就是耶律楚才這個丞相了,不由心想:“忽必烈與耶律楚才政見相同,所以他們是一路人。”</br>想著掃了一眼耶律齊,這傢伙莫非真是個投機者?心想蒙古太后與蒙哥先後掌權時,耶律楚材失勢,忽必烈徵宋不利,自身難保,可他仍舊沒有奉命捉拿耶律楚材一家,後來忽必烈一即位,襄陽就破了。</br>風逸正思忖,聽耶律齊說道:“四王爺,父親,這人便是風逸。”</br>風逸剛才打量忽必烈與耶律楚材,對方何嘗不是沒有忖度?但見風逸面貌英俊,珠輝玉潤,衣帶飄搖,好不瀟灑。</br>兩人對他早已聞名,見他哪像一個江湖豪客,倒像是個文人。</br>但見其孤身立於蒙古營前,也是說不出的氣定神閒,這氣派非一般人難具,足見傳言不虛,此人果是絕頂高手氣度。耶律燕更覺心頭鹿撞,雙頰染霞,心中亦喜亦怒:“上次我怎沒發現這人這般好看,可他為什麼要殺大哥!”</br>尼莫星等人望著風逸,目中放光,彷彿看見了獵物。</br>忽必烈輕提馬韁,馬匹上前兩步,說道:“風大俠的名頭,小王素有耳聞。按理說,伱今日到此,小王該設宴款待,一盡地主之宜,方是為人之道。</br>可若然如此,你必然怕我有謀你之心,美酒喝的也不爽快,就不來這些虛的了。”</br>忽必烈奉命南取大宋江山,在中原久了,心慕漢化,日常與儒生為伍,讀經學書,又廣聘武學高人,結交賓客,策劃南下攻宋,所以這漢語說的十分流利。</br>風逸笑了笑,淡淡說道:“王爺說的不錯。”</br>忽必烈問道:“閣下要見本王,所為何來?”</br>風逸不答,看了看忽必烈,又在耶律楚材臉上轉來轉去。</br>耶律楚才拈鬚笑道:“風大俠,你看我做什麼?”</br>風逸笑道:“我今日來此,只為見識一下的蒙古第一大英雄,大豪傑,又豈能不多看看!”</br>忽必烈與耶律楚才對視一眼。</br>忽必烈笑道:“耶律丞相乃是我大蒙古丞相,自然是大大的英雄豪傑了。”</br>風逸笑道:“四王爺相貌殊異,英氣勃發,智力高妙,雄才大略,乃是蒙古第一大豪傑,再有耶律丞相這位第一大英雄相助,日後問鼎天下,登上至尊之位,也是指日可待了,在下先行恭喜了。”</br>這句話,他潛運內勁發出,營內營外無不聽得一清二楚,只要懂得漢語之人,登時目瞪口呆。</br>耶律楚材不禁心生寒意,搖頭苦笑。換在以往,他自然不當回事,可現在時機微妙。</br>原來成吉思汗逝世後,第三子窩闊臺繼位。窩闊臺做了十三年大汗逝世,皇后尼瑪察臨朝主政。</br>宰相耶律楚材是三朝元老,又是開國功臣,遇到皇后措施不對之處,時時忠言直諫。</br>皇后見他對自己諭旨常加阻撓,自然惱怒,但因他位高望重,所說的又都為正理,輕易動搖不得。</br>耶律楚材自知得罪皇后,全家百口的性命危如累卵,先將長子派出,又上了一道奏本,說道中原河南地方不靖,須派大臣宣撫,自己請旨前往。</br>皇后大喜,心想此人走得越遠越好,免得日日在眼前惹氣,當即准奏。</br>於是耶律楚材帶了次子耶律齊、三女耶律燕,離開和林,就是為了避禍,怎料長子也被風逸所殺,</br>忽必烈此番主持南征,又向他詢問國策,他也不好不理,但聽風逸上門,他大兒子為其所殺,自然想要一見,。</br>怎料風逸出口就誅心!</br>要說忽必烈軍營之中沒有皇后的密探,他不信,忽必烈更不信。</br>這番話傳出去,可大可小!</br>忽必烈目光閃動,淡淡說道:“這話說過頭了,小王一切都只不過奉太后、大汗之命罷了,哪算什麼第一豪傑。”</br>風逸輕輕一笑,他將這二人的表情看在眼裡,心中暗想:“你們護衛重重又怎樣,我今天縱然殺不了你們,也不會讓你們好過。”</br>他知道要殺忽必烈困難重重,但掌權之人最忌諱手下結黨。以忽必烈的本事加上耶律楚才,誰不忌憚?</br>忽必烈若要自保,弄不好會引發蒙古內亂,他知道現在蒙哥都還沒當上大汗,他對這個弟弟再猜忌幾分更好。</br>若是能狗咬狗,還搞侵略?</br>風逸拱手道:“見過王爺與丞相,在下不打擾了!”</br>忽必烈眉頭微蹙道:“莫非你來就是為了這個?”</br>風逸淡淡道:“主要是認認人,下次刺殺你的時候,別搞錯了。”大袖一拂,轉身就走。</br>諸軍一時譁然,當真豈有此理?</br>弓箭手就待忽必烈一聲令下,就要將他射成刺蝟,哪怕不能成功,架勢得有。</br>就聽尼莫星厲聲喝道:“你大言不慚的,這是你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地方嗎?”</br>風逸扭頭看了他一眼,笑道:“這也好辦,不讓我走,就將我留下啊!”</br>目光一掃,傲然說道:“你們是一個一個來,還是一起上?”</br>說完,雙手一負,靜待幾人動手。</br>尼莫星幾人面面相覷,顯然對他頗存忌憚,竟爾無人敢上前。這四人被風逸公然叫號,絕無容讓之理,但又自高身份,不屑以多欺少。</br>單打獨鬥,又怕在眾人面前丟了面子,反正尹克西是沒想著上前,要是幾人圍攻倒是可以試試。</br>他們顧惜身份,乃是積年習慣使然,非一時三刻所能改。</br>畢竟他們與普通人認知不同,風逸再強,也要自己眼見為實。</br>風逸冷笑道:“不動手,我可走了哦!”</br>忽必烈目光一閃,看向尼莫星瀟湘子等人,他也想看看風逸的本事。</br>尹克西道:“王爺,上次風大俠駕臨京兆府,我與他過了一手,惜敗於他,的確不是對手。”</br>瀟湘子盼望還是讓旁人打頭陣,耗了他力氣,自己再來乘其敗而取,說道:“尼兄,你武功強過小弟,請先上!”</br>尼摩星聽了瀟湘子之言,已知其意,但自負武學修為獨步天竺,生平未逢敵手,心想縱然勝不得風逸,也不致落敗,剛要奔出。</br>就聽麻光佐一聲厲喝:“打架麼,我先來!”他平常語氣說話,聲音就很是響亮,在常人卻已似叫喊一般,這一喝彷彿打了一個霹雷。</br>只見他大步跑出,手中熟銅棍掄圓,端似長電掠空,奔掣而來,落向風逸頭頂。方圓丈餘之地,完全籠罩在他的棍風之下。</br>然而耶律齊見他出手架勢,知道他徒具神力,如何能是風逸對手,未及喝止。</br>風逸右手一晃,將將棍端抓住。</br>“嗡”的一聲,麻光佐雙手一熱,胸口發燙,正自奇怪,忽覺一股內勁順著棍子如潮湧來,不及反應,就覺百骸欲散,一口鮮血湧到口中。</br>“咕咚”一聲,麻光佐那高大的身軀,便似一根木頭般的直挺挺摔在地上。</br>風逸一招制服麻光佐,眾人神為之奪,場中鴉雀無聲。</br>這一幕,讓蒙古兵士的心又跳的砰砰:“這青衣男子比鬼神還要可怕!”</br>就連尼莫星、瀟湘子也是悚然動容。</br>其實麻光佐力大無窮,武藝不俗,只是遇上風逸這般高手,毫無施展餘地。</br>但他們絕對做不到這點,顯然風逸的傳言是真的,他的確是絕頂高手。</br>風逸對麻光佐再行出手,淡然道:“大塊頭,看你秉性實誠,饒你這次。”</br>麻光佐五臟六腑彷彿擠成一團,可他十分豪氣,卻咬牙不吭一聲,反而“咕嘟”一聲,將鮮血強嚥回去,</br>他是個渾人,將生死之事,雖不放在心上,卻也知道好歹,但什麼也沒說。</br>風逸又看向尼莫星等人,冷笑道:“你們幾個狂的要死,要與金輪爭奪國師之位,卻不如一個渾人的膽量,還要臉嗎?”</br>尼莫星與瀟湘子對視一眼,又看了一眼尹克西,這一刻三人都是一個想法:“單打獨鬥是敗定了,三人聯手要是也敗了,在王爺面前還有什麼臉面?”</br>忽必烈鑑貌辨色,知道幾人顧慮,暗暗吃驚,盯著風逸,目不轉睛,微笑道:“風大俠,你要以力壓人麼?”</br>風逸也笑了笑,說道:“你心裡必然想,這是你蒙古地盤,我再是能打,又有何用?”</br>忽必烈被他道出心曲,嘿了一聲,說道:“這難道不是事實嗎?”</br>風逸淡淡道:“這當然是事實,可懼者不來,來者不懼!”</br>忽必烈點點頭:“像閣下這種英雄好漢,世上又豈有所懼之事。但不知你這樣鬧上一通,又有何益?”</br>風逸道:“王爺,我是要送你一句話。</br>你們蒙古要侵略,那也由得你。</br>但是從此以後我會盯上你,直到殺死你的那一天,不限手段。”</br>忽必烈笑吟吟道:“閣下神功,小王又驚又佩,但小王聽人言道,這郭靖武功算得中原漢人第一,不知閣下與之相比孰強孰弱?”</br>“無聊!”</br>風逸一拂袖,轉身就走。</br>忽必烈急忙翻身下馬,招手道:“且慢,風大俠,小王最敬重英雄好漢,而你能來見我,也是看的起我,今日既然有緣,你難道不想與我好好談談嗎?”</br>耶律楚才也道:“王爺說的是,閣下既有救世之心,與我等也是志同道合,又何必拒人於千里之外?”</br>(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