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十六阿哥說,四阿哥真病了,“外感風邪”。曹顒思量著,可能是跟那晚的醉酒有關。熱河早晚天氣涼爽,酒後發汗受涼,也夠人受的。
畢竟,四阿哥已經是奔五的人。
早就有風聲中,進入六月皇上會使皇子回京。因為今年隨扈皇子阿哥太多,京城只留下五阿哥、十二阿哥、十三阿哥、十七阿哥。
五阿哥向來不插手政事,十二阿哥能力有限,十三阿哥與十七阿哥兩個都是老病號,如今雖說病癒,身子骨也不太結實,不能太過艹勞。
曹顒以為,康熙不是派三阿哥回去,就是派四阿哥回去,這兩位是掌部皇子,早年常在聖駕出巡後,留守京城的。
沒想到,到了六月初七,這回京的人選出來,卻是出乎曹顒意料。
被使回京城當差的,竟然是九阿哥與十阿哥。
九阿哥點了工部,十阿哥點了兵部,這都哪到哪兒。
九阿哥、十阿哥兩人,與西北的十四阿哥交好,在八阿哥薨天后,這兩位已經被歸進“十四黨”。因此,康熙這番調派,落到有心人眼中,就要揣測一二。
一時之間,十四阿哥為儲的呼聲漸高。
就是隨扈而來的德妃、宜妃,也聽到外頭的動靜,再也沒有平素的明爭暗鬥,彼此親近起來。
德妃是為了兒子,放下宿怨,故作大度;宜妃是形勢不如人,為了兒子們的前程,早做打算。
要是真說起來,這兩人後宮相持幾十年,要是說什麼一笑泯恩仇才是扯淡。
德妃尚可,覺得兒子爭氣,往後自己等著享小兒子福就好;宜妃是人前奉承,私下裡咒罵不已。
後宮排位,她一直在德妃前,也生了兩個兒子。為何別人能奔著“太后”去,自己卻只能得個“太妃”?
她每曰三炷香,心裡唸叨的,除了盼著康熙長壽之外,就是禱告不要讓十四阿哥登上儲位。就算不是她的兒子繼承大統,也別是德妃就好,要不然實是難以嚥下這口惡氣。
德妃不曉得宜妃面上奉承,私下裡咬牙切齒,還想著替兒子拉攏郭絡羅家,話裡話外,已經應承出去,郭絡羅家要是有女孩兒參加今年選秀,正福晉不好說,皇孫側福晉的位置是跑不了的。
宜妃聽了,心中越發恨得厲害,面上少不得說聲“謝謝姐姐提挈”、“勞煩姐姐費心”什麼的。
德妃想要將孃家人指給嫡孫弘明,早已不是秘密。那兩位烏雅氏家的姑娘,宜妃也見過。
她見不得德妃得意,眼睛一轉,笑著說道:“我那幾個侄兒家,倒是真有幾個出色兒的侄孫女,不過年齡還小,今年選秀許是趕不上了。不過沒什麼,弘明趕不上,還有弘映。弘映也十四、五了,今年不選,三年後也差不多。”
弘映同弘明同母所出,也是十四阿哥的嫡子。
德妃方才對宜妃說得不過是體面話,說完自己就後悔了。她家門第與郭絡羅家低,要是她的侄孫女與宜妃的侄孫女同時指給弘明,那定是宜妃的侄孫女位份高。
聽宜妃提及弘映,她忙附和道:“是啊,弘映今年就算指了,也不過是庶福晉,三年後才大婚呢。”
宜妃心中冷哼一聲,面上卻是不顯,壓低了音量,道:“姐姐,十四福晉雖賢惠,但是誰不曉得十四阿哥眼中看重的是宮外那個?十四爺才多大,要是往後那位添了兒子,保不齊就要母以子貴。姐姐,要不咱們也給那位預備份禮……”
這說的是十四阿哥的外宅吳氏,德妃不由地陰沉下臉。
知子莫若母,兒子的脾氣,最是任姓獨斷,要是往後真得寵愛吳氏……那弘明這個嫡子的身份,就要變得尷尬……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