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邊的樂器叫做箜篌,箜篌最早在兩漢時從波斯地區傳入華夏,在唐朝時期演奏藝術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最有名的證據,就是李賀寫的那首《李憑箜篌引》:“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雲頹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楚昂一邊說著,發現箜篌旁邊還放著一本書。
這本書倒不是什麼唐代的寶貝,厚薄不均,典型的民國工藝紙。
楚昂開啟一看,發現上面都是些樂譜。
見狀,楚和平道,“之前還發現許多唐代樂譜,不過記載樂譜的唐代書籍經過了歲月的侵蝕,大多都已毀壞,你爺爺在民國的時候抄錄了一些,老祖宗的東西嘛,也不能全丟了不是…”
楚昂點了點頭,翻開這樂譜,若有所思。
關於樂譜,唐代時用“合、四、乙、尺、工”標記,而在唐代之前則用“宮、商、角、徵、羽”五個基本音階,亦稱為五音。
“五聲”一詞最早出現於《周禮春官》:“皆文之以五聲,宮商角徵羽”。
儒家典籍中,《孟子離婁上》也記載,“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靈樞邪客》中把宮、商、角、徵、羽五音與五臟相配,脾應宮,其聲漫而緩,肺應商,其聲促以清,肝應角,其聲呼以長,心應徵,其聲雄以明,腎應羽,其聲沉以細,此為五臟正音。
忽然,看著書本記載的一譜樂曲,楚昂瞳孔一縮,連忙看向自己父親,“這…這也是爺爺抄錄的?”
柳韻抬頭一看,發現樂譜上面赫然寫秦王破陣曲。
“這曲子有什麼說法嗎?”柳韻歪著頭,不解的問道,她不明白楚昂為何會如此激動。
楚昂沉吟道,“《秦王破陣樂》即《秦王破陣舞》,最初乃唐初的軍歌,李世民登基後,親自把這首樂曲編成了舞蹈!”
“它是貞觀之治最鼎峰期的象徵!”
“而此曲直到大唐末年,仍作為唐太宗的遺澤,直到陌路,還在庇佑他的子孫!”
“公元880年,黃巢進攻長安,給內憂外患的唐帝國敲響了喪鐘,京師淪陷,僖宗西逃,許多節度使默不作聲,所有人都知道盛世大唐已經分崩離析…”
“只有鳳陽節度使鄭畋一心向唐,向為國盡忠,可官兵們自知大勢已去,無力再戰!”
“很快,黃巢派兵勸降,就連監軍那樣的大人物都跑去迎接使者,所有人都做好了改朝換代的準備…”
“招待使者期間,叫來軍中鼓手助興,鼓手只會奏軍樂,一曲畢,在座之人無不動容,有人低聲掩啼,有人淚流滿面…”
“或許是受到軍曲鼓舞,當晚眾將拜訪鄭畋,立誓為大唐而戰,於是當場斬殺使者!”
“黃巢派兵5萬攻打鳳翔,唐軍奮力抗敵,斬首兩萬,伏擊數十里,引得諸鎮節度使大震,於是重振大唐旗鼓,黃巢由盛轉衰,終至敗亡!”
“而那一晚,軍中奏得正是秦王破陣曲!”
求點票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