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國寶…”楚昂的心情從未像今天這般,望著地窖內的數百件古董,驚聲道,“這是第三批國寶!”
“什麼第三批國寶?”楚和平詫異的望著自己兒子。
楚昂咧嘴一笑,自顧自的說道,“原來…它一直就在我身邊!”
第一批國寶被倭寇運到了東北,企圖轉運到東瀛,最後抗聯的兄弟捨命保護了這批國寶。
第二批國寶被地下分子藏在了四九城朱之瑜的衣冠冢,正所謂最危險的地方恰好是最安全的地方,倭寇遭遇了燈下黑。
離開四九城之前,楚昂還在調查第三批國寶的下落,甚至還特意去拜訪了大阪師團的後人北條村野,原以為第三批國寶會就此消失。
沒想到…沒想到它就在藏自己家裡!
楚昂強抑心頭悸動,低頭細細打量著眼前這些價格不菲的古董。
不多會兒,楚昂又有了新發現,一臉詫異,“這些古董…竟然都有修復過的痕跡?”
“嗯!”楚和平點了點頭,“你爺爺這麼多年一直在修復這些寶貝…”
聞言,楚昂眼眸是灑了一層灰,心思也在這一刻飄得極遠。
第三批國寶十有八九在長城抗戰的時候遭到了破壞,這麼多年爺爺一直在暗中修復這些古董。
戰爭結束後,至於老人家為何沒有把這些國寶上繳給國家?
是高先生還活著緣故?
還是擔心寶貝遭受到二次損害?
或是時局不穩,還有其他憂慮?
這個問題,值得深思!
“那是什麼?”柳韻的聲音把楚昂拉回了現實,只見她伸手指著前方一排造型別致的器具,好奇的問道,“看著像樂器!”
楚昂抬頭望去,隨後點了點頭,“的確是樂器,唐代樂器!”
說著,楚昂又詫異的發現眼前這些古董…唐代文物居多,竟然佔了3/4,其中樂器也有不少,不禁暗暗嘀咕道,“這麼的唐代古董…以倭寇對盛唐文化的喜歡,第三批國寶應該是他們最在意的寶貝!”
“想必當年爺爺為了掩護這批古董,背後也是發生了不少故事,也難怪會損壞那麼多!”
看柳韻一臉驚奇,楚昂笑著解釋道,“唐朝乃是華夏民族最為強盛的朝代之一,國力強盛,音樂文化和經濟一樣繁榮,強大的軍事+開放的經濟,還有包容的心態,當時的中原地區吸取了西域等外界的音樂歌舞…”
“漢民族與其他民族的音樂交融,逐漸形成了宮廷燕樂的“九、十部伎”,這使得唐朝的音樂體系更加完整,風格多樣化,樂器種類達到了前代巔峰。
“據《樂府雜錄》中記載,唐朝的樂器有三百種之多,最受歡迎的,有古琴、琵琶、羯鼓、箏、篳篥、笛、箜篌等等!”
說著,楚昂指著一樂器道,“此物篳篥(bì lì),也稱管子,你可以理解為古代的笛子,屬吹管樂器。它是由古代龜茲人發明創造,名稱也是從古龜茲語的譯音而來!”
“中唐時期,有位善吹篳篥的小童,名叫薛陽陶,很受大詩人白居易賞識。白居易特地寫了首長詩《小童薛陽陶吹篳篥歌》,記錄了這位樂童的技藝…”
“唐代著名詩人元稹、李德裕、羅隱等也都寫有讚美薛陽陶的詩篇…”
“根據文獻記載,唐代還有許多篳篥演奏高手,如李龜年、張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