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德國人,杜登真的從沒見過嘉穀乳業這樣的企業。
面對主動開啟門的歐盟市場,他們的反應居然是:嗯……我們需要好好考慮考慮。
更讓他抓狂的是,考慮之後的結果是——嘉穀婉拒了合作。
“原因呢?”
三年前就被拒絕過的保羅早有心理準備:“他們說,暫時沒有精力……”
“……”這理由還能更走心點嗎?
“產品出口呢?”
“他們說產能不足……”
其實,兩人最希望與嘉穀乳業合作的,是在歐洲建設牧場和建廠,而非產品進口。
不比中國消費者在選奶選擇上普遍存在的誤區:進口奶優於國產奶。他們清楚地知道,只有本土生產的牛奶,靠近奶源地的牛奶,才有可能成為最優質的奶產品,這是科學規律。
很簡單,牛奶,在離開母牛的一剎那間,品質是最完美的、最優質的。之後無論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還是空間的轉移,奶的營養品質只會下降,不會提升,任何加工工藝,只是起到減緩下降的作用。
但,嘉穀統統木有想法。
保羅遞過幾份翻譯好的報紙,苦笑道:“我想,他們可能是真的沒有精力……”
杜登狐疑地接過報紙,快速瀏覽過後,一臉呆滯。
“中國人,居然打算將這聖品一樣的牛奶,廉價甚至免費向學生供應?”
保羅也是用不可置信的語調說道:“我不知道是該說他們愚蠢還是該佩服他們,但很顯然,我們很難如願了……”
……
《嘉穀乳業加大對“學生飲用奶計劃”的推動!》
一夜之間,嘉穀乳業的最新大手筆讓全國側目。
“中國學生飲用奶計劃”,是由農業部、教育部等七部委局於2000年聯合推廣的一項國家營養干預計劃,旨在透過在課間向在校中小學生提供一份優質牛奶,以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並培養他們合理的膳食習慣。
所謂“學生飲用奶”,算是國家提供給學生的一項福利,包裝上不得印製條形碼,直接配送到學校,禁止在市場上銷售,是學生校內飲用的專供產品。
也因此,與“洋奶粉”衝擊下中國乳業市場的跌宕起伏相比,學生奶市場顯得“波瀾不驚”——十年來,學生飲用奶的在校日均供應量從2000年啟動之初的50萬份,增長到今年初的200萬份,對中小學生的覆蓋才只有1.7%。
嘉穀乳業為此召開了新聞釋出會。
在被記者問到嘉穀乳業推動“學生飲用奶計劃”的初衷時,親自擔任發言人的楊業輕鬆道:“‘一杯牛奶健壯一個民族’,是一項值得全社會關注並支援的事業。中小學生時期的營養狀況直接影響到其體能與智慧的發育,關係到千萬個家庭和國家的未來。”
“實際上,我國兒童青少年的鈣攝入量只達到建議量的20%至30%,這與我國青少年膳食中缺少牛奶類食品有直接關係。作為一家民族乳品企業,我們希望實踐‘每天一斤奶,強壯中國人’的美好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