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陷阱

而他自己持劍守護在父親的身旁,悲傷也無奈地看著這個老人的生命漸漸流逝。深夜的時候,他睏倦之極,扶劍小睡的時候聽見父親的聲音,在焦躁地喊熱。他驚醒,發覺父親的手從被子裡伸了出來,五指彎曲像是要抓什麼東西的樣子。他略略思索,很快明周了父親要的是什麼,那是一枚玉質的印綬,由仁帝周徵明賜給周純,證明他受命大臣的身份。周純很看重那枚玉印,想事情時便把玉印在掌中託著把玩,周虞樂急忙取來玉印放在父親掌中。昏迷的周純猛地握緊了玉印,力量大得不可思議。周虞樂吃驚之下去握父親的手,才發現周純的手如紅炭般發燙,而玉印則透著涼意。

周虞樂想父親所以想要抓緊那枚玉印是他身體裡的熱毒正在往外散發,身體裡一定如火烤般難受,他試圖抓住什麼涼的東西來緩解。他已經顧不得父親會不會死了,只想要減輕他的痛苦,於是從外面的雪地裡取來新雪為父親擦洗身體。整整一夜,周純滾燙的身體融化了幾大桶雪,那枚玉印原本的材質是天藍凍石,卻被熱毒侵蝕而帶有煙燻般的褐黃。不可思議的,周純的體溫回落到了正常人的水準,他的呼吸也漸漸恢復。

次日早晨,純睜開了眼睛,他看見的第一個人就是淚流滿面的虞樂。他的第一句話是:“我說話你還可以聽清麼?”虞樂回答說能。純說那麼我依然如握十萬雄兵,平靜地閉上眼睛睡去。經過那一夜,他的中風症狀消失了,僅僅是半身癱瘓。半個月後,他的身體恢復到了臥床之前的水準。發熱能否治療中風,在醫生們中素來有著很大的爭議,人體的“熱毒”讓一枚玉印被侵蝕為褐黃色,更是傳奇,這些野史記載本身就帶著濃烈的坊間傳聞的味道。不過純醒來那句話,卻頗能反映這個人的性格和能力。周純不是武士,也不是重臣,在氏宗族中也不算身份特別顯貴,他的能力在於對權力的瞭解,和語言。他是一個傳奇般的演說家,能夠在三言兩語間辨明形勢,折服他想要說服的人。他和周清相似的一面是,都有一種具壓迫感的個人魅力,被他說服的人都會成為他的同黨,而且很少叛離他的陣營。他靠著一張嘴就可以在豪門林立的天元城裡建立權威。只不過他能影響的人,和周清能影響的人,恰恰是兩種。

周純收斂了他的這種能力,在周清的眼皮下靜靜的養息著。周清的印象裡,這個老人應該只是一個死裡逃生的木頭人而已了。但是,純沒有喪失說話的能力,他雖然癱瘓了,依然可以讓他的聲音傳播到東陸權力網的每個角落。最後賭局百里羽謹慎地選擇著他在東陸的第一個落腳點。他們已經離開帝都超過七個月。為了應付如此艱鉅的一場戰爭,帝黨的精銳幾乎是傾巢出動。儘管百里羽在帝都留了眼線,可是距離遙遠,單憑書信往來,他已經無法明判形勢。他非常清楚如今帝黨手上最大的籌碼就是風炎鐵旅的十幾萬殘兵,儘管是殘兵,可是這支堪稱東陸歷史上最強的軍團依然具有掃平任何一個諸侯國的實力,諸侯和各家宗祠的長老們也不得不忌憚這一點,所以各地都在準備著恭迎皇帝凱旋的盛典,不斷傳來的慶賀表章至少堆起了一個歡騰的假象。百里羽明這層歡騰下可能隱藏著詭謀,同是慶賀表章,有些是真心,有些是假意。作為一個詭道家,他深刻地瞭解人心險惡。

東陸的幅員遼闊,不同的諸侯對於帝黨和諸侯黨的傾向也各不相同,某些諸侯國可能已經變成了宗祠黨的政治領地,而某些地方皇帝還具有極大的威嚴,就像是一個泥潭,有些地方是可以落腳的乾地,有些地方卻只蓋著一層稀泥,踩上去就會把人吞沒,看著卻都一樣。百里羽需要判斷哪裡是乾地。只有兩個地方可能作為他的第一站,一個是明國畢止,一個是宛州。儘管朱庭慎戰死,繼任的明國國主卻是朱庭慎的長子朱毅川,明國內部的權力傳承沒有問題。朱庭慎作為周清的死忠支持者,在兩次北征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周清對於明國的支援也是有目共睹的,皇帝支付了大量的金銖,並且為明國向宛州商會的鉅額借款做擔保,用於建設風虎鐵騎這支被設計用來對抗蠻族輕騎兵的精銳。

當然,宛州也是安全的,至少那裡還有江棣和李景龍,而且宛州商會控制的地區是一片自由貿易的地帶,宗祠黨和諸侯都沒能把手伸進去。商人們至少目前還沒有和皇帝翻臉的打算,因為皇帝欠了他們的錢,跟皇帝翻臉的結果很可能是他們貸出去的款子從此灰飛煙滅。 經過思考之後,百里羽選擇了畢止。這個決定也許是為他提前返回尋找一個充分的理由——扶朱庭慎的靈柩歸國。朱庭慎在明國是以仁德和穩重著稱的一位賢君,他的死訊傳到明國,萬民悲慟,朱氏宗祠順理成章地認可了朱毅川作為朱庭慎的繼承人,接任明公爵,並把奏章送給了尚在軍旅中的周清,周清也立刻批准並親自撰寫了悼文以示對這位忠實盟友的惋惜和悲慟。百里羽設想在這樣的局面下他首先在明國登陸,必然會得到明國上下的支援,那麼以這個北方大國為據點,他就可以和帝都的宗祠黨群臣展開博弈,進退自如。

百里羽的考慮不能說錯了,如果他選擇在宛州登陸,當然沒有人能夠對他進行人身傷害(他隨身還攜帶了三十名虎賁和遴選出來的三百名金吾衛精銳),可是商人集團會立即給他巨大的壓力,要求他給出還款的方案,這會使得金錢上捉襟見肘的帝黨無比難堪。更重要的是,宛州十城在政治上的影響力也相對較弱,百里羽如果從宛州上岸,他很難立刻獲得通暢的渠道在政治上做推手。十月十七日,百里羽在明國畢止港登陸。因為帶著朱庭慎的骨骸,所以盛大的歡迎儀式變成了一個哀哭場,數百名明國官員和數千名軍人身穿衣等候,數百張幡在激烈的海風裡飛揚,長門僧人的誦經聲和海潮聲相應和,整個碼頭灑滿了花的碎瓣,一個年輕人在碼頭盡頭孤獨地吹著笙。

如果百里羽知道這個年輕人的真實來歷,即便他是個陰謀家而非武士,他也會從甲板上直接跳下來一劍砍了這個年輕人的頭。可當時他還不知道,所以他只是神情哀婉地扶著黑漆繪金的棺材登上了碼頭。默立了片刻之後,數千名衣人一齊跪下號啕大哭,朱庭慎的長子朱毅川從人群中膝行而前撲在他父親的棺材上,哭得幾次暈厥。強烈的陰霾之氣從人群中瀰漫開來,這讓百里羽很不舒服。一些記載表明百里羽對於這場歡迎儀式很不滿意,他認為明國鴻臚寺官員失了禮數,無論對於朱庭慎的死如何悲傷,也不該放任哭嚎,這讓皇帝本來就很勉強的凱旋看起來像是一場慘敗。儘管這更接近事實。

不悅的百里羽理所當然地忽視了吹笙的年輕人,也許那個年輕人只是明國某個善吹笙的世家子弟,被請來致以哀思的。 這個年輕人的名字叫做——文撫鳴。“夜笙”文撫鳴,他不是明國人,他來自帝都。文撫鳴是文剛羽的孫子,顯然他從爺爺那裡承襲了一些從政的本領,可他一生沒有當過官。他喜歡吹笙,因此知名,經常在自家的大宅裡徹夜練習,極有毅力,謝家老宅規模宏大,防備森嚴,天元民間稱為“夜城”。所以給文撫鳴起綽號為“夜笙”,他不太避諱,很坦然地把它當作自己的別號,署在文章的末尾。他三十歲後始終是宗祠黨的重要領袖,在他的晚年,即使三公這樣的高官也要向他求教,他就是另一個周純。可在當時他還不顯名於世。 派出文撫鳴的人正是——周純。

在周清離開帝都的這段時間裡,純重整了宗祠黨的勢力,掌握了幾乎所有政治資源。可為了對付百里羽這樣一個強手,純卻選擇派出文撫鳴,一個沒有官職也沒有名聲的年輕人。這顯然流露出他對文撫鳴的極大信任。甚至在百里羽決定登陸畢止之前,文撫鳴已經提前趕到等待著他了。這個年輕人和純一樣,作為說客是天縱之才,他已經悄無聲息地拜會過畢止所有的公卿世家和明公爵朱毅川,某些秘密協議已經達成,而百里羽還計劃著對各方分頭擊破。此時在宛州,江棣還等著百里羽來和他討論善後的事宜,訊息送到他手裡已經是九天之後的事。江棣當時震駭驚恐,連夜放出訊息警告百里羽。身在東陸的他比百里羽更瞭解當時的局面,他預感到畢止才是最大的陷阱。但是已經來不及了,他的訊息七日之後送到畢止時,百里羽已經被緝捕下獄了。

這個陰謀家這一次被欺騙了,欺騙他的文撫鳴用的卻是從百里羽那裡學來的技巧。文撫鳴幾乎全本複製了百里羽在淮安的傑作,在百里羽嘗試說服朱毅川和世家領袖們,希望這些人團結起來和宛州商會談判新的還款條件時,文撫鳴已經提出了一套全新的解決方案。這個方案很簡單,就是“賴賬”二字,簡單地說既然是皇帝擔保這筆貸款的,只要把一切責任推給皇帝就好了,只要把帝黨拉下馬,宛州商會也不得不服從。

文撫鳴巧妙地把“皇帝”和“皇室”的概念分開了。當然,確實周清的意見從來也不能代表氏皇族。百里羽和明國的各大家族接觸之後,都獲得了滿意的回覆。表面上看起來,每個世家領袖和朱毅川都非常希望聯合起來再向宛州商會施壓,以爭取更長的還款時間。而事實上……百里羽太著急了,他想要在皇帝的大軍歸國之前把一切問題解決,焦灼的內心令他以往強大的洞察力弱化了。其實這個陰謀家屢屢犯類似的錯誤,他一生都在巨大的成功和巨大的失誤之間起伏,都是因為孤注一擲的賭徒性格。

從這一點看來他的學生項空月比他優秀得太多,百里羽對這個學生進行教育的時候高度強調了冷靜和穩重,所以項空月定策的風格詭秘而謹慎,一生幾乎沒有犯過戰略性的錯誤,如果非說有一個……大概就是選錯了隊伍。(關於百里羽是項空月的老師這件事,散見於週末年間的一些私史中,並且獲得了所有演義家的公認,而官史中項莊曾經自訴來歷為“上承帝師之學,下營草莽之術”,並未說明他是百里羽的學生。而周朝帝師之多,每朝都有十幾個人,凡是曾經當過太子老師的人,都可以稱作帝師,而太子從開蒙到執政,老師是接連不斷地更換的。)百里羽在培養學生的時候如此強調“謀定後動”這一條,大概也是他在畢止的這次失敗太過沉重,令他無法忘記。

百里羽決定攤牌了。他公開召集了明國公卿世家的主人,在明公爵府“嵋宮”的“山陽閣”開會,由他和朱毅川共同主持。這個會議的議題是初步清算北征造成的債務,計算戰利品的折價,討論對於宛州商會的償還。一批供職於明國的資深算學家被召集起來,負責這次財務核算,他們的計算結果將在會議上被公佈。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次正式公佈之前,諸侯們僅僅知道自己應該償還的債務,但是對於其他諸侯的負債和皇室的負債,以及戰利品的折價並無準確的情報,如果北征是一次商業交易的話,這個交易是虧是賺,盈虧多少,諸侯們並不十分清楚。當然,百里羽自己是清楚的,他僅僅是要藉助這批明國的算學家來對外公佈結果。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