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爭鼎> 百里羽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百里羽 (2 / 2)

同時,蘇深和李當心開創的支援同伴獲得權力的方式也被保留和發揚,對於新加入軍隊的年輕人,加入和不加入玄天閣對於他的前途影響極大,甚至是天壤之別。最後玄天閣成員已經成為年輕軍官們的一種榮耀,不加入的人要麼是家庭背景極為雄厚不必依靠玄天閣力量升遷的人,要麼可能就是執擰的傻子了。玄天閣也有嚴厲的一面,任何背棄者,如果沒有傷害同伴,將被團體所拋棄,而如果傷害了同伴或者洩漏了秘密,則可能有懲罰到來。

百里羽給玄天閣成員的準則只有六個字:“不爭”,意味著不和同伴在升遷和權力掌握上爭奪;“不棄”,意味著在緊要關頭,執行玄天閣的命令高於執行軍隊長官的命令,無論什麼情況下不得背棄同伴;“不憂”,意味著玄天閣的高層將竭盡全力照顧成員,成員死去,則會照顧他的家人。百里羽所制訂的準則,無不在準備迎接一次席捲帝都的兵變。 支援玄天閣的鉅額支出使得百里羽也不得不看重金錢的力量,所以他首先是令周清透過父親掌握了其他兄弟都不在意的航道資源,周清控制了以剿滅海盜和控制海運為責任的“海事監”。

但是他並未真正剿滅海盜,反而大肆地縱容他們,並從中獲得利益,他又以這個航道資源和宛州的商會之間達成了交換的協議,私下裡允許宛州商會和蠻族之間的走私交易,而獲得了宛州商會大量的金錢支援。周清和百里羽兩人親赴已經被商會架空的宛洲,在一次次奢華的會談中,他們逐步深入商會的核心,最終獲得十城商會主人的一致認可,他們見到了宛州商會的主持人江氏。

江氏的家主非常激賞周清征服蠻族的志向,認為這將帶來巨大的貿易利益,周清許諾即位之後將以“國稅”取代諸侯的稅法,宛州商會可以以固定稅的方式直接向皇室納稅,巨大的稅收差將給宛州商會極大的自由。在周清許諾未來的海權貿易和國稅法之後,宛州整個商會和周清這個式微的皇子建立了堅固的同盟關係。

獲得了金錢支援之後,玄天閣的年輕人們更方便地以金錢在軍隊裡活動,建立了龐大的斥候組織,把一張看不見的網路鋪灑到整個羽林天軍乃至諸侯國的軍隊裡。而此時周清的哥哥們依然忙於結納重臣和諸侯,希望在最後的皇位爭奪中勝出。但是百里羽刻意地沒有主動拉攏諸侯和重臣,他從一開始定下的方略就是——爭奪皇位的戰爭將僅僅發生在帝都,一次決戰足以令他們取得一切。

以“十三公子”為名,權力從金吾衛的中下層向周清的手中匯聚,他是年輕人們的偶像,但是被年老的高位者唾棄。而作為這一切的幕後操縱者,百里羽本人也被這些年輕人的志向所鼓舞。他越來越認同這些年輕人的價值,而開始漸漸背棄欽天監的教義,“建立一個偉大功業”的力量在百里羽的心裡開始凌駕於神的存在。

在這個過程中,周清表面上始終服從他的哥哥周慎之,被看做周慎手下的一個走狗。而母親的死和對於權力的渴望已經完全改變了這個年輕人。周清已經做好了一切的準備,當他獲得權力,他將建立一個前所未有的平安國度,九州將無處不是這個國家的領地。

因為百里羽的老師忌憚李則斯,而百里羽又隨侍李則斯身邊,因此並不經常聯絡百里羽。這樣的做法給了百里羽很大的空間。百里羽在玄天閣的謀劃令他老師覺得他正在漸漸偏離欽天監的道路,欽天監只把權勢當作完成目的的手段,然而百里羽在權勢之道上似乎走得太遠。更令他老師感到百里羽正在漸漸脫離控制的是李則斯對百里羽的賞識,他對百里羽的得志既憤怒又無能為力。

百里羽的老師屢次勸說百里羽脫離玄天閣,均遭拒絕。根據“責任”原則,導師要為學生的行為承擔連帶責任,擔心因為百里羽的舉動受到懲罰,他的老師決定出手除掉百里羽,以絕後患。百里羽早就感到了導師的不滿,在看到導師離去時帶有殺意的眼神時,就產生了和他老師一樣的念頭。如同往常一樣,百里羽的老師來到貪杯館等候,意圖會面後將百里羽帶至僻靜處擊殺。他沒料到的是百里羽早在貪杯館埋下眼線,監視他的一舉一動。百里羽讓眼線在茶中下藥,然後現身跟隨老師走至僻靜處,在言談之中又故意示弱令老師覺得他很害怕。

百里羽率先出手將自己的身形隱藏起來,他的老師以為他想要逃走,忙出手阻住路口,卻不防百里羽突然在他身後出現,出手將他殺死。欽天監在天啟的聯絡人發現百里羽的老師失蹤之後,派人追查他的“種子”。但是百里羽隱藏得非常之深,而且藏身太卜監中,欽天監勢力難以觸及。隨著時間的推移,百里羽的老師依然沒有音訊,天元的聯絡人不得不向“寂”部請求幫助並自承失職。

“寂”部介入以後,很快搜到了百里羽老師的屍體,並從屍體上辨認出他是死於自己的得意秘術之下,因此推斷出是他的學生殺了他。 欽天監對百里羽下了“絕殺令”,所有潛伏在天元的“種子”都從各自的老師那裡收到了找出百里羽並且將其殺掉的命令,儘管他們並不知道,百里羽也曾是和他們一樣的“種子”。對於欽天監來說,百里羽只是一個“種子”,他們誤判了百里羽所擁有與掌握的力量。

百里羽直覺欽天監在天元還有其他勢力,太卜監令史的身份給了他私下調查的方便。於是一場生死競速開始了,隱藏的百里羽與其他欽天監的種子都想找出對方,除之而後快。掌握欽天監聯絡方式的百里羽巧妙地利用一些假情報使欽天監將一名太卜監文書當作嫌疑人,併成功利用此人引出了欽天監的種子們,他則在暗中秘密記下他們的身份,為他的進一步行動做準備。

在其他種子為找錯了物件而懊悔之時,百里羽已經計劃著將他們一網打盡。在先前調查卜筮監秘書的過程中,種子們已經或多或少地意識到了這個群體的存在,甚至有些已經相互結識並交換了情報。當然,這也是百里羽計劃中的一步。他在仔細考慮之後將動手的目標選在了貪杯館——這個他留下了太多痕跡的地方,而時間則選在了狂歡節時節。

“為什麼放棄對他的追殺?殺死他並不困難。”“他以為他脫離了神的控制,可是他不過是走在神為他選好的道路上。”

在當時的欽天監執掌者看來,東陸已經太孱弱了,人們在完善的法治下荒淫墮落但是行動起來井井有條,天神的力量影響著這片土地讓它越來越平靜。而喚醒天神在人類心中的存在,則需要一次翻天覆地的戰爭。而欽天監潛伏許久,也正是為了這一目的而行動的時候。 其時欽天監經過兩百年的潛伏,已經開枝散葉,逐漸恢復舊觀,積蓄了一批力量。在貪杯館之夜遭受的損失並不是最大的一次,並且欽天監損失的只是一些外圍的成員,對根本並沒有太大的損傷。

貪杯館之夜後,欽天監在天元其他的“種子”全數被消滅,“寂”部終於查出百里羽就是躲在幕後的主使,欽天監都欲除之而後快。大教宗卻制止了對百里羽追殺令的下達,他在這個年輕的欽天監弟子身上看到了對目標的執著、不惜手段的成功以及與野心相匹配的能力。他認為百里羽的所做最終將會帶來天神所期望的變化,無論是在東陸還是在欽天監內部,因此,大教宗透過“寂”部在暗地裡觀察百里羽的一舉一動,並暗中給予支援。

百里羽時刻防備的欽天監教的報復並未來臨,他在小心謹慎中更加積極地投入玄天閣的活動中,為周清籌劃一切。

玄天閣最初是一個稷宮學生組成的秘密團體。它後來成為稷宮最有名的團體,乃至於漸漸形成了一支小型的軍政力量,是創始人們所未曾料到的。

根據一些散軼的記載,最初因為玄天閣的創始人蘇深和李當心在追捕非法販賣菸果的商人時獲得了一筆數額不小的錢,他們沒有想好如何處理這一筆錢,便把它存入了宛州大商會在帝都開設的錢莊,他們謊稱存錢的是一個稷宮老師團體的年金,由皇帝內庫撥給,需要存起來以備將來之用,他們甚至為此搞到了稷宮當時的負責人開具的證明檔案。在這份證明檔案中,這個所謂的“稷宮老師團體”被稱作“玄天閣。”

玄天閣便是這樣成立的,蘇深和李當心不斷地呼叫這筆錢,用於接納和他們有共同志向的年輕世家武士。從而奠定了玄天閣的根基。 他們的“共同志向”是指“北征蠻族”。年輕的世家武士們嚮往這戰場,對於皇室對北蠻的軟弱態度越來越不滿。在周武皇帝即位之前,稷宮中流行著灼熱如火的戰爭期待,學生們在私下集會中痛罵皇室大臣,渴望著強有力的領導者出現,可以傾帝朝的力量以戰爭方式結束和蠻族的一切爭端。這種風聲傳到皇室大臣們的耳朵裡,也令他們不安,於是越來越多的軍官被從羽林天軍調到稷宮作為教官,試圖壓制這些熱血衝昏了頭腦的年輕人。但是這種行為反而加劇了學生們的反感。

不過稷宮學生們也並非整齊劃一的團體。他們私下裡有著各種各樣的小團體,雖然都對現狀不滿,然則各有各的一套說法,彼此之間也互相看不上。他們在街頭的小酒館中喝了酒大罵,也會藉著酒興打架,是群非常令人頭痛的年輕人。而玄天閣在這些小群體中脫穎而出,有兩個原因,首先,蘇深和李心是性格和行為方式上都配合得極好的兩個領袖,再沒有其他任何團體有著他們這樣穩固的核心,而這兩人對於戰爭和政治確實有著超人的遠見,對於沙場的渴望也不是其他人可以相比的;

其次,蘇深和李當心確實有錢,那筆秘密的基金使得玄天閣在各個小團體中橫空出世,以多金豪邁而著稱,吸引了很多的年輕人。玄天閣的組織方式。在初期,玄天閣所謂的組織方式不過是酒館私聚而已。玄天閣不定期的在天啟城各個有名的酒館擺酒,招待年輕的世家軍官。來客無需付帳,但是需要玄天閣的成員介紹,酒宴以奢華著稱,飲酒伴以暢談。

而酒宴的主持者就在暗中觀察著來客的態度和舉止,如果他認為來客可能是同道,便會把這個訊息傳達給玄天閣的領袖們。領袖們會私下裡收集這個客人的訊息,以判斷他是否符合玄天閣的要求。如果過了這一關,來客會再次收到玄天閣的邀請,這一次,玄天閣的領袖們就會出現在酒桌上了。如果這一次的酒宴也順利透過,來客在自己不知道的情況下已經被玄天閣列入了發展名單,他會不斷地收到玄天閣的邀請,參加各種名目的宴會,在宴會中玄天閣的成員們會對他有不同角度的觀察,如果他沒有暴露出明顯的弱點,就將收到一份正式的邀請,這往往是一份非常機密的。

歷代的君王們對於秘術士們的態度頗為矛盾,一方面他們痛恨這些遊離於他們統治之外的世外高人,另一方面又為秘術士所吸引力,渴求他們的奧義所展示的力量。早在公卿時代,就有朝臣以結交秘術士,修煉道法為時髦,傳說當時的重臣身邊都會有一位秘術士以幕僚的身份隨侍近側,保護主公不受其他秘術士的道法的影響。

秘術士們在天元城中的明爭暗鬥為東陸的神怪誌異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但總的來說,秘術士並不被視為一種威脅性的存在,最多隻能算是華而不實的公卿政治戲劇上的一道不錯舞臺效果。但是當掌握強大秘術的欽天監公開走上朝堂,並且向整個九洲展示了來自天神群星的力量之後,向世人展示了他們的奧義與力量以後,再沒有一位皇帝或者諸侯敢輕視秘術的威力,紛紛試圖將這股異已力量牢牢地抓在自己手中。

諸侯和皇帝都試圖去掌控這一股足以傾覆天下大勢的力量,但是那欽天監完美的躲藏在了影子之中,而其他的秘術家也小心翼翼躲避著世人。

但是秘術士們深知自己懷璧有罪,極少在公開場合使用秘術,更不會以秘術家的身分出仕。皇帝與諸侯座下都罕有真正的秘術高手,大多是初窺奧義的秘術修行者,對於秘術士監管實質上處在無能無力的狀態。

在偃武年間,負責監視王域內秘術士活動的機構是奉常寺下的卜筮署。卜筮署法定的職責是“掌卜筮之法,以佔邦家動用”因為秘術士大多是占星師的身份掩人耳,卜筮署因為職掌相近,便被授予了秘密監視秘術士活動的職責。這項工作通常極無成效,以卜筮署卜正的能力,他們能發現的所謂“秘術士”多半是打著秘術幌子的江湖騙子;真正的秘術士很少能被察覺,即便被發現,也會很快從卜筮署的視野裡消失得無影無蹤。

直到李則斯的出現,在天元坊間流行的諸多話本中,有一本講的是周文末年某個逍遙王爺與楚國來的年輕秘術士浪跡東陸、斬妖除魔的豪快故事。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