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回到升州,徐知誥最惦記著兩個人,一個是自己那個心上人,一個是宋齊丘。周宗向他彙報了升州的防禦和戰船建造情況,基本都是按部就班在做,沒出什麼差池,彙報完後周宗告訴他一個好訊息。
“你知道嗎?你那個心上人確定就是王戎的女兒。”
“啊,你怎麼確定的?”徐知誥驚訝地問。
“你打仗去了,我忙完公務一個人也閒得無聊就上街溜達,趕得真巧,那天我在街上碰見她了。”
“又在藥鋪?”徐知誥打斷周宗問道。
“不在藥鋪,在一個賣胭脂的地方,我恰好路過,看見她跟兩個女孩子在一起,我聽得很清楚其中一個女孩子叫她小姐。”
“你確定沒聽錯,那另一個是誰?”
“我肯定沒聽錯,確實叫她小姐,不過另一個就不知道是她什麼人了,顯得很蔫,一直沒說幾句話。”
聽完周宗的話,徐知誥高興的不得了,不管怎麼說,現在總算知道她的身份了。徐知誥想著,等有合適的機會了再跟徐溫提及此事。
二
天祐八年(911年)北方傳來訊息,晉軍在柏鄉之戰中大敗梁軍,梁軍損失慘重,朱溫因此一病不起第二年便去世了,梁朝從此一蹶不振。經此戰李存勖基本控制了河北地區,對後梁的優勢越發明顯,為他後來攻梁建後唐創造了有利條件。徐溫經對形式的分析,決定派李承嗣為楚州(今江蘇淮安)刺史,以成掎角之勢予以呼應。徐溫派李承嗣做楚州刺史有兩個原因,一是客觀需求,李承嗣投奔淮南前跟隨過李克用,只是由於朱溫切斷了他回去的路才不得已投靠的楊行密,因此他對李存勖及晉軍比較熟悉;二是徐溫主觀原因,徐溫對他當初一心支援張顥有些耿耿於懷,此次正好藉機將他趕出朝廷。
而徐知誥因攻打李遇有功,徐溫非常高興擢升他為升州刺史,前任王戎因為年齡的原因告老。刺史就是太守,起源於漢代,隋唐時期兩個稱呼曾經反覆改換過,到唐朝末年就統一叫刺史,一直延續到唐朝滅亡。徐溫提拔徐知誥做升州刺史的同時,讓自己的長子徐知訓做了宣州觀察史。
第一次以刺史的身份主政一方,徐知誥既興奮又有點緊張,興奮是因為從現在起,自己可以單獨決策地方事務了,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了,為自己將來實現更大的抱負奠定基礎,緊張是沒有經驗,畢竟自己第一次單獨主政地方,還有很多事情需要自己慢慢摸索。
不久,徐知誥收到徐溫來信,信的內容讓徐知誥大吃一驚,徐溫在信上說給他定了一門婚事,女方是前升州刺史王戎的女兒,王戎已經同意了這門婚事。看完信的徐知誥既高興又沉重,高興的是王戎的女兒是自己心儀已久的人,養父出面倒是圓了自己的心願,沉重的是除了自己和周宗外,沒有別人知道自己的心事,養父是如何得知的呢?
“公子,這下好了,省了很多麻煩,一步到位。”
“道理雖是這樣,但養父是如何想到王戎女兒的呢?難道只是巧合?”徐知誥不安的說道。
“公子,也許真是巧合,你想,徐大人給你選親事,必須是官宦之家,平常家的女子肯定不符合徐大人的要求。你現在人在升州,徐大人肯定也是就近幫你選,他為官多年,必然也是瞭解升州這邊的情況。徐大人出面說親事,想他王戎也不會反對。”
“但願如此吧,不過我還想再確認下。”徐知誥說道。
“你想怎麼確認?”周宗問。
徐知誥沒有回答,而是拿起筆給徐溫寫了一封信,信的內容主要是先感激養父對自己的關心,然後藉機詢問王戎及其女兒的情況。他把信交給周宗:“馬上派人送到廣陵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