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唐兩國的關係,曾因共同禦敵,緩和過幾年,但一旦強敵消失,兩國關係便重又緊張。薛崇胤已經完全遮蔽了少年時與李隆基的情誼,對唐採取強硬政策,不惹事,不怕事,一旦大唐有越界動作,堅決予以打擊,並讓他們付出肉疼的代價。
建國十二年以來,大明“晚婚晚育”的效果已經初現,僅僅延後兩年婚齡,女性難產死亡率就大幅度減少,嬰幼兒成活率也大大提高。
全國人口達到六千萬,軍隊二百八十萬,農業、商業、手工業都日漸發展,百姓生活水平有顯著提高。
但貪贓枉法也不可避免,年初,沈夢昔就下了一道旨意,將一批貪官正法,以儆效尤。
不知是因為前頭有了則天女帝,還是因為沈夢昔是開國皇帝,又一向對內仁政,她並未因性別遭受太多非議。
她甚至隱隱有種感覺,朝中官員其實根本沒拿她當女人看過。
真是百感交集的滋味。
四海昇平,盛世之相已顯。
正平十四年,六十歲的沈夢昔主動退位,四十四歲的太子薛崇胤繼位,改年號為景明。
景明二年,沈夢昔到山東蓬萊行宮居住,武攸暨依舊跟隨。
她最信任的二十個護衛已經換過一批,第一批護衛中,有的在執行任務中犧牲,有的因傷病榮退,有的派往海寧鎮守島嶼,只有極少數依然跟隨在沈夢昔身邊,那就是沈七和沈十八。
年過半百的沈七,策馬跟隨在御輦右側,雙目依然炯炯有神地戒備著四周,行過野狼口,他不禁想起,當年,他乘坐長公主駕馭的“汽車”,車速極快,他暈頭轉向,下車就吐了。再後來,大明國建立,陛下給了他一把手槍,親手教他如何使用,但讓他慎重使用,每打一顆子彈都必須交待清楚緣由。
他無意中聽到,陛下和太子說,除去家人,沈七是她最信任的人。
自此,他所有的努力,就是隻為做個讓陛下能繼續信任的人。
******
退休的沈夢昔逍遙自在,後來團兒也來到蓬萊陪她,寧王也將女兒喆兒送到蓬萊,沈夢昔知道這是兩個兒子的孝心。
她帶著兩個孫女去了泰山,又乘船去了海寧,在那裡甚至遭遇一次地震。
這期間,遼寧艦隊,繼續壯大,已擁有各種船艦兩千餘艘,嚴季康自薦率領一支三百艘的船隊開向大洋東方,探索新的領域,周文彥則帶領二百艘船艦,裝滿貨物,開往南洋。
景明八年,陸行止的隊伍越過黑水,佔領突厥、羅剎國大片領土,一路向北,奇蹟般地,在那裡遇到了渡過海峽的嚴季康。原來,嚴季康抵達一片大陸,登陸後與土著交好,向北進發,在無主地,以大明名義,創立州縣,他記得太上皇在他臨行前描述的地圖,記得太上皇斬釘截鐵說過大地是圓的,是個球體。
直到越過海峽,遇到英王陸行止。
兩人相對行禮,欣慰地笑,他們竟然不約而同地,將大明國土以這樣的方式連線。
景明十年,李隆基強佔兒媳羅氏,納入宮中封為貴妃,舉世皆驚。
薛崇胤記得母親說過,如果表弟做出違揹人倫或者出現昏庸之態,就不必客氣。景明十一年,李隆基因心疾發作,死在貴妃的床上。
李隆基有三十個兒子,因皇位之爭,大打出手。
長子李琮殺死四個弟弟,奪得皇位,又將羅貴妃賜死為李隆基陪葬。
景明十五年,大明佔領長安城,李琮南逃,定都成都。
薛崇胤下旨恢復則天皇帝稱號,徵詢了沈夢昔意見,沒有動無字碑,繼續讓它以沉默的方式,任世人評說。
******
七十歲以後,沈夢昔就很少出門旅行了,她七十二歲那年,武攸暨去世了。
去世的前一天,他精神十足,到沈夢昔的寢宮去,撫琴三首。
第二日,忽然進入彌留之際,沈夢昔趕到,他顫抖著伸出手,說:“月兒妹妹,我等了你一輩子。”
沈夢昔老淚縱橫,點點頭,伸手輕輕在他的臉上撫摸了一下,武攸暨微笑著吐出最後一口氣。
沈夢昔跟隨靈柩回到幽州,看著他葬入皇陵。
從此,她住進了紫禁城,不再過問前朝政事,只是把精力都用再慈善事業上,並將私庫和空間中的黃金,逐漸拿出用於賑災扶貧和教育醫療。
她甚至沒再往武陵空間裡存過一粒糧食。她安心等待死亡的到來,心中隱隱覺得,今生殺孽太重,怕是沒有機會再次重生了。
景明二十年,大明幅員史無前例的遼闊,大唐再次換了皇帝,這次是李琮的弟弟李一。但他的國土已經小到只剩流求一個島嶼,還面臨寧王艦隊的威脅。
沈夢昔內心無比寧靜,她已無遺憾,也無恐懼。
午夜打坐中,她隱隱聽到團兒那稚嫩的童聲:當我輕輕的離開了你,讓我回到我北方去,當北方已是漫天大雪,我會懷念遙遠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