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四十七 尋寶 (2 / 2)

果然,躊躇半晌,李素娘忽然跪地磕頭,“賤妾願賣身為奴,只求公主能讓我兒繼續讀書。”

沈夢昔讓清風扶起李素娘,“這些年你應該吃了很多苦,到長安幾年了?這裡物價奇高,生存不易吧。”

李素娘兩隻粗糙的手,不自然地搓了搓。

沈夢昔讓護衛去茶樓定一間茶室,對李素娘說:“李娘子,你是個心氣極高的女子,並不適合做奴婢。”見李素娘臉色煞白,又說:“到茶室坐下來說吧,正好走得腿痠了,你陪我飲茶。”

茶室裡只留清風和鹿兒,鹿兒趴在茶樓的窗邊看樓下人來人往,清風則給她們倒上茶湯,擺好點心,退到門口守著。

李素娘穩定了一下情緒,娓娓道來。

原來,周氏族中當年並非為了奪那幾畝土地,才誣陷李素娘與人通姦,將她沉塘的,而是因為一個秘密,一個關於財富的秘密。周春明遊學期間曾得到一份據說是曹玄德高陵的真正墓葬圖,圖中標識了安陽某處風水寶地,他如獲至寶,無心讀書,以遊學為名,苦苦找尋墓地,只為獲得墓中寶物,一夜暴富。這個秘密被族中一個兄弟得知,起了謀害之心,尋機將他害死,卻只在他身上找到一張粗製濫造的假圖。

周春明是個謹慎小心的人,當年得到圖紙之時,他反覆推算驗證,又起卦卜算,認定這就是真正的高陵,而非疑冢。

他將那張圖默記與腦中,將圖紙交給李素娘保管,並囑咐,若是有人來尋,一定不能交出去,如果他死了,就等兒子周文彥十八歲了再將圖紙交給他。

周春明一死,周家書房庫房接連被盜,之後更有周氏族人明目張膽的上門抄家,李素娘明白,定是他們見財起意害了夫君,現在又來奪取藏寶圖了。她把那薄薄的羊皮圖紙捲成一卷,裝到罈子裡密封上,埋到了家中城外的土地中,以地邊一株大樹為記,向北三十步,又向西二十步,深挖了三尺多深,將罈子埋人。

周氏族人找不到圖紙,又聽人說起她曾經出城,就疑心她轉移了圖紙,所以才有了奪她土地、誣她有孕的一幕。

由於沈夢昔的參與,李素娘得以活命,她曾經猶豫,是否乾脆將這個秘密告訴公主,獲得公主庇佑,以保平安。但她一是不想為奴,二也不敢相信公主,等公主回程時,又聽說她遇刺的事情,更是覺得公主自身難保,不可託付。

公主府的護衛和婢女已撤走,她的日子更加難過,幸得鄭縣令庇護,艱難度日。兩年後,鄭縣令政績考核優良,調往長安縣任縣令,考慮再三,李素娘挖出罈子,帶著兒子悄悄離開信城,也去了長安。

縣令夫人對於她的跟隨,非常不滿,李素娘平時萬般討好,只求兒子可以繼續讀書,她在城南賃了便宜的房屋,平日裡繡花、抄經、洗衣,什麼活計都做,但那點錢根本不夠養活他們母子,何況讀書更是花費巨大。

周家還是來人尋到她,威逼她交出圖紙。無奈之下,她將秘密說與鄭縣令,希望他出面打發了周家人,她願將圖紙與縣令共享,日後所得財物均分。

但周家人糾纏此事多年,豈是那麼容易打發的,最後三方協商,共同尋墓,李素娘和周氏族中各得三分,鄭縣令獨得四分。

經過一年多的苦尋,三年前,他們終於找到了地圖所標墓葬,結果,還是處疑冢,一無所獲。

三傢俱都懊惱異常,但李素娘從此也算安全了,周氏族中除了嘲笑她幾句,再無人關注他們母子,李素娘也回了信城,將土地房屋盡數賣掉,繼續在長安艱難度日,所幸周文彥這孩子聰明懂事,刻苦用功,常常獲得老師的誇讚。

陛下立了太子之後,她想過去洛陽拜求太平公主,但是苦於沒有盤纏,也不能扔下兒子一人在長安,只好放棄了。

剛一入秋,平時本就有些營養不良的周文彥,著了點涼,就大病了一場,將家中存銀用了個精光,明年的束脩肯定是拿不出來了,李素娘愁得白了頭髮。

她今日拿著最後一件首飾來西市典了,就見到公主帶著一個小娘子樂呵呵地逛街,當即什麼都沒想就撲了過去。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