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也常常獲得出宮機會,頻繁來往公主府。他還真製作了一個走馬燈,是簡兒鹿兒幫忙的,畫的是一幅以宮城為背景的四季圖,樹葉慢慢生長,牡丹嬌豔盛開,秋葉隨風飄落,雪花堆滿枝頭。有日出日落,有雨雪風霜,幾個孩子畫得充滿童趣,又細膩認真。
這個走馬燈得到武帝的大力誇讚,孩子們歡喜異常,打算繼續鑽研,要做個更有新意的花燈出來。
三月,武帝忽然下旨將李顯一家從房州秘密接回,安置在寢宮。
狄仁傑進言,李顯作為未來的太子,應當風風光光地回到洛陽回到皇宮。於是,月底,李顯一家又出了城南,被隆重地從定鼎門迎進城中,經天街,過端門、應天門迎入皇城,聲勢不可謂不浩大。
當晚,沈夢昔和武攸暨及四個子女被宣入宮,參加“家宴”。
經歷十四年的貶黜,本就沒有多少銳氣的李顯,已經變成一個飽經滄桑的中年人,唯唯諾諾,眼神飄忽。他的妃子和子女也都縮手縮腳,不上臺面,讓人嘆息。
在宴會大廳,李顯李旦兄弟兩人抱頭痛哭了一場,互敘思念之情。
李顯看著妹妹身邊的駙馬換了人,想起薛紹的死,神色一黯,但什麼都沒說,反而和武攸暨友善地談了幾句。他比李旦的膽子還小,這些年天天提心吊膽,生怕母親某日宣旨賜死他,怕得連洛陽的方向都不敢看。這次好容易回到洛陽,雖然不十分明白母親的心意,但他已經下定決心,做個聽話的乖兒子。
兄妹三人及家眷一番契闊,武帝還是沒有到來,沈夢昔趕往武帝寢宮。
武帝放下手中奏摺,讓女兒坐過來。
“你可知阿孃為何接了你三兄回來?”
“是阿孃聽說三兄生病,憐惜三兄,才讓他回到洛陽休養的。”
“別裝瘋賣傻,以為阿孃看不出來嗎?就你最精怪!不知道像了誰!”武帝輕斥了一聲,“阿孃生了六個孩子,到如今只剩你們三個,你們都要好好的!”
沈夢昔點頭,“阿孃好好的,我們就好好的了。”
武帝也點頭,用前所未有的語調說:“真快啊,已經七十多歲了。阿孃的月兒都三十三歲了。月兒,不要害怕阿孃,阿孃不會害你,不會殺你。”
沈夢昔臉色大變。
“阿孃知道,這些年,嚇壞了你,從薛紹死後,你就跟阿孃離了心。”武帝一下一下撫著沈夢昔的手,“阿孃不是個好母親,阿孃也想做個好母親啊!”
“如今接了你三兄回來,將來,這江山終是要交回李氏手中了。阿孃再三考慮,沒有立武氏太子,一是為這社稷考慮,朝中老臣,列國蠻夷都會支援李氏,二是若是母親去了,武氏定是容不下你們兄妹三人。”武帝深深嘆息一聲。
“阿孃春秋鼎盛,不必急著考慮太子事宜。”
“太子之位不能一直懸而不決,阿孃想通了,想通了!”
沈夢昔感覺到武帝的沮喪和無力,四十多年拼殺下來,最後的繼承人居然無可選擇。
說起來,武帝生了四個兒子,也就第二子李賢的智商和行事最像武帝,但也正是他最為反對武帝干政。李顯李旦性格像極了高宗,得過且過,懦弱膽怯,根本不適合做國君。
沈夢昔扶著武帝前往宴會廳,眾人連忙跪下見禮,尤其是李顯,又一次哭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