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補之的話語在屋內不斷的迴盪,當然了其中最為惹人注意的那一句則是“不成器的大侄子”。
屋內的眾人包括竇太后都不由的扯了扯嘴角,這個自謙,這個牛吹得實在是太好了,他們只能保持沉默,還有誰家的大侄子能如同晁錯一般?
恐怕唯有武帝時期的大司馬大將軍衛青可以說這樣一句話“我那個不成器的外甥”,兩者可以媲美。
然而淳于緹縈聽到晁補之的話語,臉色卻是有些難看,倒不是晁補之的話語說的不對,畢竟醫者的地位的確不高,而且她痛恨自己無法改變這個現狀。
雖說古代有“不為良相,便為良醫”之說,但那也是北宋范仲淹提出來的,當然了也只是一句話罷了。
晁補之倒不是故意貶低醫者的地位,韓愈在《師說》中的一句話很好的表明了,醫者的地位,那就是“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表述的非常鮮明。
而潁川晁家正如晁補之所說,乃是鐘鳴鼎食之府,怎會容忍家中子弟前去行醫?
竇嬰則是詫異的看著晁補之,因為他想不到晁補之的膽子竟然這麼大,敢和慄姬唱對臺戲?雖然有竇太后的支援,但慄姬背後還有景帝,更有庶長子劉榮啊!難道他就不怕日後的清算?
餓死的鄧通,外放的張釋之等人就是前車之鑑啊!
雖有才華,但清高自傲,鼠目寸光,難成大器,這就是竇嬰對晁補之的評價。
想到陶青要在景帝面前舉薦他成為劉榮的師傅,所以竇嬰感覺自己要做些什麼,於是咳咳的清了清嗓子,坐直了身體,剛要說些什麼,旁邊突然有一人擊掌讚道,“好一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慄姬你可知錯?”
竇嬰視之正是竇太后,挺直的身體頓時又萎了回去,當然了也沒忘了又咳嗽了幾聲,表明自己真的是嗓子有恙。
在慄姬與竇太后兩人之間,竇嬰毫不猶豫的選擇了當縮頭烏龜。
竇嬰一萎,王娡雖然表情嚴肅,但眼光中的笑意卻暴露了她的心聲,而薄皇后則是低頭沉思著什麼。
至於其他的人都是沉默不語,因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尤其是在竇太后表明自己的立場的時候。
此時的慄姬只好把哀求的目光投向了館陶公主,而她的心中則是把晁補之恨死了。
被慄姬寄予厚望的館陶公主此時也無法,她雖得竇太后的喜愛,但她怎麼敢和竇太后唱反調?只好是裝作不知。
慄姬無法,低頭認錯道:“我知錯了,請太后責罰!”
竇太后不滿的說道:“你給老身道歉有什麼用?你應該給晁郎中道歉!”
慄姬聞言瞬間抬頭眼中露出不可思議之色,她可是景帝的寵妃啊!
若是她給一個小小的五官郎中道歉,那日後她還有何臉面?
但竇太后本就對她不滿,現在有機會怎能不羞辱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