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官,古代蓋為議郎、中郎、侍郎、郎中等官員的統稱。除議郎外,郎官均須執戟宿衛殿門,號為輪流當值,其實非出錢送禮,取得文書,不能出外。
而五官郎中分屬五官中郎將麾下,秩比三百石。
三百石是一個什麼概念呢?
漢官秩,在比四百石之下,《漢書·百官公卿表》顏師古注云:“三百石者(月各)四十斛。”小縣的縣長等為此級。
也就是現在的晁補之一躍之下,從一介布衣成為一個副·處·級·國·家·幹·部。
前世如果要想到現在的地步,恐怕呵呵沒有數十年是辦不到的。
想當初他為了考一個圖書館的編制,那可真是寒窗苦讀,過五關斬六將啊!
不僅如此,還找了許多的關係,可現在因為陶青的忌憚,晁補之竟然直接成為了郎官,雖然比起衛青尚在襁褓中的孩子就被封侯差了許多,但也算是不虛此行了。
當然了不要以為成為郎官就可以平步青雲,舉一個例子,“馮唐易老,李廣難封”中的馮唐也是一個老郎官,此人素有才能,然而卻壯志不得遂,當然了現在的馮唐還在楚國為國相。
或許“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這句詩再也不會出現。
此時突然有下人來報,說有旨意到府中。
“應當是陛下封叔父為副使的旨意。”晁錯說道。
晁補之點了點頭,然後幾人急忙走出門外迎接。
此時一名郎官已經攜旨意走進了晁府之中,晁補之、晁錯等出來之後,急忙拜倒在地。
郎官抑揚頓挫的聲音在空曠的院落中響起。
“前元二年春二月癸丑,大漢皇帝詔曰:
朕聞褒有德,賞至材,擢孝廉,今有潁川晟德行端正,機智通變,宣德明恩,守節乘誼,現邊境不寧,詔有賢良,特加晟為五官郎中,並任和親副使,鹹使聞之。晁卿素來忠正,必不令朕失望。”
“臣五官郎中晁晟領旨謝恩。”晁補之恭敬的接過聖旨後說道。
眾人本以為郎官宣佈完聖旨之後,就要告辭離去。
然而郎官卻沒有走,反而說道:“晁大夫,陛下聽聞晁郎中有妙手回春之術,素能整治疑難雜症,所以陛下令晁郎中明日前往宮中替太后診治,不知晁大夫、晁郎中意下如何?”
漢朝天子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威,但是臣子也是有尊嚴,若是不合理的,侮辱人格的,臣子是可以不奉詔的,所以郎官才有如此一說。
但這請晁補之入宮替太后看病,顯然是屬於合理的。
晁補之則是在心中想到,得,這些真成郎中了。
晁補之急忙說道:“沒想到補之些許微末之技竟然傳到了陛下的耳中,此乃是補之之幸,明日我定然準時前往。”
郎官見狀笑道:“晁郎中也切莫擔憂,只是尋常的診治罷了,到時候宮中御醫也會前往。在下的使命完成了,晁大夫,晁郎中,諸位,在下就此告辭。”
晁補之頓時明白了,這是景帝有些不放心他,請了一些託底的。
郎官告辭走了,當然了在晁錯的府中他是不會得到什麼灰色收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