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湯有一顆較為躁動的心,或許是不甘寂寞更為恰當。
在歷史之上,張湯就是如此做的。
張湯對於高官,非常小心謹慎,常送給他們的賓客酒飯食物。對於舊友的子弟,不論為官的,還是貧窮的,照顧的尤其周到。拜見各位公卿大失,更是不避寒暑。
而且周陽侯田勝(田蚡的弟弟)在任職九卿時,曾因罪被拘押在長安。
張湯與他交好,一心幫助他。
田勝在釋放後被封為侯,與張湯交情極深,引見張湯遍見各位貴族。
所以在劇孟說完沒多久,就啟程前往晁府,那種把自己兜起來的人,是諸葛亮之類的人,更是亂世中謀臣武將待價而沽、擇君之手段。
張湯顯然不是此類人,投機鑽營之輩、心懷名利之徒,說的就是他。
因為張湯本身就是長安吏,所以距離晁府也不是很遠。
到達晁府之後,張湯讓門房前去通秉了一聲,然後看著威嚴的晁府,他的心中生出別樣的感慨。
大體類似與劉邦、項羽當年看到秦始皇的儀仗隊伍,聲勢浩大的走過,兩人分別發出“大丈夫當如是也”和“彼可取而代之”的感嘆!
而此時的晁補之正在接待原御史丞賈青,也就是現在就要走馬上任的濟南太守。
早在前些日子,兩人就經晁錯介紹認識了,畢竟晁錯在朝堂的幫手不多,兩隻手都能數的過來。
因明日賈青就要離開長安,所以特來晁錯府上道別,不成想晁錯上朝去了。
晁父老邁,府上沒有主事之人,所以管家就將晁補之請了出來,畢竟他們兩人也算有些交情。
兩人正在交談之時,晁補之突然聽到有下人來報說長安吏張湯來訪。
晁補之笑了幾聲說道:“賈公安坐,我去接一位大才。”
雖然賈青與晁補之交情不深,但是晁錯對他這位季父卻是推崇備至,而且透過交談,他也能發現晁補之的不凡。
現在聽到能得到晁補之這麼評價的人,賈青頓時來了興致,做出了一個請的手勢。
晁補之於是穿上鞋子,急匆匆的朝門外走去。
賈青一看晁補之的鞋子穿反了,不由得啞然失笑,正要出言提醒,發現晁補之已經走出去了,只好無奈的搖了搖頭。
張湯一襲青袍,負手而立在晁府的門前,他雖然慕名而來,但是心情卻格外的平靜,因為他自認為胸中才學不下於當世任何一人,這也正是他的底氣所在。
然而等到過了大約盞茶的功夫,突然晁府中門大開,而後緊接著出現三四個晁府的下人,分立兩旁。
然後一個少年公子從裡面走出,看到負手而立的張湯,臉上堆滿笑容,抱拳說道:“張兄來的何其遲也!愚弟早就翹首以盼了!”
若是說不感動、不震驚那是假的,中門迎客,一般都是貴客,尤其是晁府這種地方,開中門迎接的不是聖旨就是王公大臣,張湯的心理怎麼可能沒有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