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帝等人商議完畢之後,晁錯突然說道:“丞相,以往錯都有得罪之處,錯今日在此向您請罪,今國家處於危難之際,錯願與丞相攜手並進,共保漢室江山。”
晁錯說完之後,起身朝著跪坐在那裡的陶青深深地一鞠躬,禮數十分的周到。
這也是晁補之當初交給他的一種做法作秀,先前有了負荊請罪,現在再來一個將相和也未嘗不可。
陶青雖然恨不得殺了晁錯,但是現在眾人都在看,景帝也坐在那裡,他只好起身還禮,笑道:“晁大夫說得是那裡話,以往老夫也有不對的地方,那些就不說了,自今日始一切朝前看。”
景帝滿意的看了看自己的兩個大臣,若非此時有內憂外患,他估計要擺酒慶祝了。
此時張鷗說道:“陛下,匈奴人為何會突然改變他們的國策,向我漢朝求和親呢?”
景帝說道:“這也是朕百思不得其解之處,其他卿家可有想法?”
陶青聞言沉思了一會,慢慢的說道:“陛下,臣大膽猜想,應該是匈奴人在探我朝的虛實,當然了也不排除他們·····與匈奴人有所勾結。”
“他們”是誰?不言而喻,沒見陶丞相看的就是吳楚的方向嗎?
景帝怒道:“他們還是不是高祖的子孫?怎敢引外族入中原?怎敢如此?真是豈有此理!”
沉默的晁錯突然說了一句:“陛下,成者王侯敗者賊!”
“那你的意思是朕是賊了?”景帝幽幽的問道。
“臣不敢,但若陛下丟了長安,·····”晁錯剩下的話沒有說完。
景帝沉默不語,顯然是在思索,而後長嘆一聲說道:“何人可為使臣?”
這話一出口就證明景帝已經明白此時的危險性,攘外必先安內啊!
否則吳楚起事,匈奴寇邊,朝廷必然疲於奔命,縱然是孫吳復生也無此等能耐!
“陛下,臣以為出使匈奴之人,必須有膽有識,且對陛下,對朝廷忠貞不二,這樣才能探聽出匈奴的虛實。”陶青說完之後,目光在晁錯的身上停留了幾下,而後以目示意張鷗,其意不言自明!
張鷗會意,剛要開口,晁錯直接說道:“陛下,臣保薦一人,此人必能勝任。”
景帝奇道:“哦?不知是何人能得愛卿如此評價?”
“所謂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此人正是原吳國國相袁盎。”晁錯正義凌然的說道。
袁盎的為人如何,包括景帝在內都十分的清楚,他個性剛直,有才幹,尤以膽識與見解著稱,為人更是敢言直諫,所以以袁盎為使臣是再合適不過。
因為袁盎絕不會因為顧忌自己的生死而丟了漢廷的威儀。
景帝點了點頭,看向晁錯的目光全是嘉許,因為誰不知道袁盎是如何被罷官免職的?
還不是因為與晁錯有矛盾?
晁錯一上任,乾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查袁盎任吳相時所受吳王劉濞的財物,要論罪處罰,還是景帝詔令赦免袁盎為平民的。
現在晁錯為了家國大事放下私怨,景帝心中如何不歡喜?
而陶青、張鷗則不是這樣想的,因為當使臣,送公主去和親,並且送與匈奴人錢絹,這差事可好乾不好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