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解開巖壁上的招式絕非易事。
雖然少一反覆看過,也熟爛於心,也懂得其中的細枝末節,並不能領會其中更深層次的含義。
少一於洞中右臂平直執劍,凝神舉氣,氣出丹田至右臂……
他劍尖略向下垂,向前、向下輕輕一點,一道白光跌跌撞撞地直噴出來,然而,白光氣若游絲,只瞬間亮閃,就煙消雲散於中途……
雖然起勢尚弱,像以往的無數次那樣,但少一併不因此洩氣。
緊接著,他左手迅速變為劍指,附於右腕部,同時,右腳向前跟進,靠於左腳根部。雙腳腳尖向前,身體略微下蹲……
雙目凝落於劍尖。
雖說這“蜻蜓點水式”尚未被練就成形,但多多少少,“正正經經”的花架子已初具成形,或可安慰。
劍氣絲絲縷縷,時有時無,也並不是全無進展。
這要歸功於在大堰河村時為迎接劍閣之挑戰,少一得到了村長的第一次、也是僅有的一次武學點撥,因而得“正經”,加之少一勤學苦練,才練就下了“提劍”這一要勢,成為此次練劍招式的基礎之源。
在村裡的時候,少一就已能一口氣做完提劍動作而氣息不浮,做到呼氣勻、整、平、細而不會吹動一絲細發。這對於一個未滿八歲、當時二十八脈僅通一脈的少一來說,已屬不易。
再次,少一重複起剛才所練的招式,彷彿初練般一絲不苟——
只見他右臂平直執劍,凝神舉氣,氣出丹田、至右臂……
此次,較之剛才之一勢,少一的劍尖不是略向下垂,而是直垂、指向地面,這樣,似乎更鎖準了目標。
凝神屏氣間,少一閉目運神。
少一遣出一股寒氣,遊走出身體。
少一將寒氣逼入“赤焰”劍體……
劍身因之而感,微微鳴響,似在應和。
“咔嚓——”
一股電流自“握劍”處由劍身激出,經那隻握劍的手,劍身回饋的電流強勢回流入少一體內。
電流穿“神道”、過“靈臺”、走“懸樞”,直奔“命門”而去(注:神道、靈臺、懸樞、命門指人體穴位)。少一先是一陣痛徹心扉的寒冷,旋即,他眼前一團漆黑,耳際原本擦過的微弱寒風也停滯、消失一空。
所提之劍那麼向前、向下輕輕一點,再次,一道白光撲出,此次,白光明顯強勢了許多,光照洞中四壁,久而不散……
“嗯,比昨日又穩了一些。”少一因之,略得些安慰。
他左手迅速變為劍指,附於右腕部。同時,右腳向前跟進腳根靠於左腳根部。雙腳腳尖向前,身體略微下蹲,雙目緊落劍尖。
轉身,少一跳上洞中磐石,手握“空劍”,行雲流水般竟然頭一回打出了記憶中巖畫上的那套稀奇古怪的“小魁星”劍式。
剛因一點所成而稍或興奮,少一就因用力過猛,電流放電迅疾至能量流失太快,於片刻功夫間其身體所剩無幾的暖意就被驅趕至右腳腳底板……他一陣腳部發麻,身子一歪,險些跌倒。
少一忙斂氣而沉丹田,徐徐間,作勢、收手……
“不理想,全不理想。”少一搖頭,對自己的悟性,他還是很有些懷疑。
恰逢此時,咕咕回到洞內。
她立於巖畫下,揚起小腦袋,直望著那巖壁上那不知什麼年月刻畫而來、又不知是被何方神聖畫上去的、赤紅線條的揮劍巖畫“小人兒”。
巖畫上,一個個小人兒依次排著隊,舉劍、橫劍、出劍……
遂,一個挨一個地,巖壁上“一溜煙”地劃出一個流暢的弧線……
這,確實是一串詳盡的劍式圖說。
環視一圈洞內的巖畫,咕咕在心裡對照著巖畫上的“小人兒”揮劍與少一舞劍的異同之處,她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