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入無憂洞洞中之洞,咕咕和少一偶於天光一線下發現了幾行巖畫。
巖畫於巖壁的高處,刻劃深拙,筆意盎然,足見刻畫人的功力之深,用心之熾。
燭火照去,畫上有天地、日月、晝夜、寒暑、男女、上下……照咕咕講解出來,那就是在昭示“陰”和“陽”的道理。
咕咕說,劍譜裡陰陽指的就是天地萬物,他們對立又統一的關係。
少一心裡琢磨:“如果這樣理解,那麼,豈不是所有不對稱的東西,好比一陣風,石頭、星雲團……都是陰陽不平衡產生的結果啦?!
“如此說來,練劍法就是要規避陰陽不平衡啦?既然陰陽二氣交感而化生萬物,譬如:雨霧、雷電、雨露、陽光、空氣等。
“那麼,是不是練劍也要因循陰陽的道理,在劍法招式上要‘上練陽、下練陰、動為陽、靜為陰,升屬陽,降屬陰’,故而‘和合’而練習,乃成氣候呢?!”少一有模有樣地絮叨著。
這麼一多思,就出了問題——少一意欲早日練劍,故而,引對“陰陽”之理解,舉劍起練。卻,一舉,未抬起。再舉,劍還是一動未動。
奇怪啦!
說來,赤焰劍雖然比起短劍少康劍來,是把比例適中、質地均好的修長款、標準型長劍,沒有出奇的重量,更沒有什麼神秘的禁制。
少一在參照巖畫上拆解的劍法招式初步訓練時,刻意注重了一招一式必須符合原畫,還必須由自己驅動體內寒熱二氣血運於孱弱的二經脈(其中一脈,才在與大貝搏鬥中,弄拙為巧地開通了)中,一爆而出力道……凡此種種,顧慮多、前設多、技術難度高。
想來,陰陽氣血運轉、陰陽動作合一、陰陽氣場相和……豈是初學者可輕易達成一統的?!
故而,少一一舉劍,不曾想就好似有千斤壓力在劍身,劍,它紋絲未動。
難道?!少一一時間就懵了:“怎麼退步這麼大?”
“哈哈,你這哪裡是退步,你這分明是被‘清零’啦。”咕咕在一旁,盤觀者清地冷靜點破謎底。
“什麼是清零?”少一更加“懵噔”。
“劍譜上講:陰陽一體兩面,彼此互藏,相感替換,隨道而變。”咕咕正色雲。
“啥意思嘛?”對於咕咕的文縐縐,少一則淺白以對。
“就是說:陰陽不二,以‘壹’待之。‘壹’者,太極是也。太極統領二物,相互作用,運化萬千。”
“那麼,‘壹’者,太極是也。少一,你就放下身段和劍閣勝利者的身價,好好琢磨琢磨,重頭再來吧。”咕咕好言道。
“正是,正是。”少一一個作揖,分明在鄭重以待。
孤山索浮雲,長劍落夕陽。
孤山山道,萬年冰旁,一個少年在託舉著一塊有比幾個人加起來還大、比判官府門前大鼓還圓的大石頭,把它託舉上山。
就在即將把大圓石頭頂到山巔之際,咕咕一記鶴骨鞭,大石頭在鞭子的抽動下向山下飛馳而去,少一驚懼著閃身,眼看著大石頭又一次滾回山腳下,靜默著仿似在“呼喚”著自己動身。
託舉石頭滾上山,然後,看石頭再次下山,少一再次託舉石頭上山……
這是少一此季的唯一的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