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的可是王得進?”何紹雲問。
“是他,老師雖然教學刻板,不懂變通。但他負責認真,教書兢兢業業。對於咱村的學生也很熟悉,我覺得他是最好的人選。還有,聽說他回家以後,覺得羞於見人,也沒再找學館教書。一家人,生活無以為繼,甚是清苦,於情於理都該請他來。”何志遠對他的這個老師是很有感情的,想趁此機會報答於他。
何紹雲聽兒子如此說後,自然是高興無比,就此答應下來。接著何紹雲又說:“那咱們先去請他回來。其他的先生再貼出告示招聘。不過這由誰去請要好好想想。”
“爹,我覺得你我都要去,還要請王族長,董族長等幾位族老一起去。”
“李孝成與他的兒子李懷才也應該去。王得進請辭的事因他兒子而起,自然是要再去認錯恭請的。”
“爹,那就選這幾個人去請老師。明天咱就準備些禮物,後天一早就去。”何志遠說道。
王得進家住朱陳店。這個村子立村很早,早在金朝,也就是中國正史南宋時期,就有朱姓和陳姓在此地居住,取名朱陳村。因為朱陳村緊靠官道,朱陳兩姓就在官道邊上開店經營,改名朱陳店。到了明朝初年,有王、劉、莊、史等諸多姓氏從江蘇、山西等地遷入。朱陳店漸漸發展為一個重要交通重鎮。
明萬曆年間,這個村子的莊氏為官為宦,發家崛起,於清朝中期改稱大店。大店莊氏家族自明萬曆年間至清末止,共考取進士8名,舉人23名,20名拔貢、300多名致仕為官者,有八府巡按、監察御史、兵部主事、戶部主事、兵備道臺、知府、知州、翰林院編修等五品以上官員達80多位,經過明清兩代持續發展莊氏家族擁有土地58萬畝,佃戶2萬戶,田連阡陌,車駕鼎沸,富甲一方,當地有莊氏“人走百里不宿別家店,馬行千里不食外姓草”之說。
但現在朱陳店,離莊家崛起還有七八十年,朱陳店還只是一個鎮子。可也是地主、富商眾多,讀書科舉的人比莒州城都多。像王得進這樣的秀才整個鎮子上有十幾位之多,童生更是多不勝數。
何紹雲一行幾個人,帶著束脩六禮,一路打聽就來到了朱陳店王得進家。王得進家裡很是貧寒,兩間正房,一間偏房,一個不大小院,家裡沒幾件像樣的傢俱。
何紹雲等人的到來,王得進非常意外。連忙將眾人迎到屋裡,頓時,小屋就顯得擁擠起來。何志遠和李懷才,恭恭敬敬地行了三叩首大禮。何志遠是王得進的得意門生,他的到來後,又行了師生之禮。王得進很有面子,自然高興的不得了,雙手將何志遠扶起。對於李懷才,雖說當時憤慨無比,但事情已經過去兩個月了,氣也消了,自然不再介懷。雙手虛扶一下,說道:“你也起來吧。”
李懷才沒有馬上起來,而是伏在地上,說道:“學生頑劣無狀,做出冒犯老師的荒唐之舉。這次來是向老師請罪的,請老師責罰學生。”然後,從袖中拿出戒尺,雙手捧著戒尺,請王得進責罰。
王得進見他如些,有些動容,但依然說道:“我已請辭,不再是你的塾師,自然不能責罰於你。但以後你要反思悔過,不可再如此頑劣,而要用心讀書。”
“老師,李懷才自上次那事之後,後悔無比,讀書用功多了,現在他不但能背過《論語》,而且現在所學功課都成績尚佳。今年有望透過府試。”何志遠連忙替李懷才說話。
“哦?確有如此進步?”王得進看著李懷才驚疑地問道。
“確實如此,近來每每想起以前的頑劣,對老師做的那些荒唐事,就後悔不已。我決心要改過自新,用心讀書。總算不負老師所望,我已背過《論語》二十篇,《春秋》也能熟背十多篇。”李懷才恭敬地回答道。
王得進聽了,老懷大慰,右手捻著鬍鬚,不住地點頭。然後起身將李懷才扶起,說道:“懷才能有如此進步,為師豈能再責罰於你。”
李懷才起身後,與何志遠並立在何紹去等人身後,不再說話。這時候一位年輕後生,提著茶壺走了進來,擺上茶杯給客人倒茶。
何紹雲乘機問:“先生,這可是令郎?”
“正是。之學,快給何里長及各位族老見禮。”
這後生放下茶壺一一給客人拱手見禮。然後,垂手站立在王得進身後,不再言語。
王得進見何紹雲他們帶來的六禮,自然知道是請他再次回學館教書。但自上次之事,讓他毫無顏面,尷尬無比。現在豈能輕易答應,裝做不知,隨心應付著,一度場面有點尷尬。
這時,王族長見場面有些冷淡,便開口說道:“自從先生離開後,我們村發生很多變化,首先水庫在何里長的捐助下已經建成。村西何里長與青州府大商家周老闆合股的新肥皂作坊也已經開業,現在村裡家家戶戶都有在作坊做工的。”
“近幾日,何里長又與我們商議,由何里長出資,在村西新建一學館。準備建教室五間,招學生一百至三百名,讓孩子們都能免費入學。同時請五位先生,館長一人。一應費用都由何里長出資。今天來,是請先生擔任館長一職,還請先生不要推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