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商會的高層都想低調發展,但正面的人囂張慣了,卻未必按他們的意圖行事。那禿鳩就一向張揚,永遠不知低調為何物。這武昌城裡最大的武林勢力有兩股,一股叫十三鷹,另一股叫十八羅漢,都是好勇鬥狠的年輕人結義成幫。
俗話說強龍不壓地頭蛇,任何外來勢力都不應該輕易招惹本地豪強。南宮雲飛守著南宮別業,就從未與這兩股勢力發生過沖突。禿鳩偏不知輕重,以為自己了得,全不把這些土豪放在眼裡。
禿鳩經營著三家酒樓,可是三家加起來也不如黃鶴樓一家生意好。那黃鶴酒樓正是十三鷹的產業,禿鳩不思交好,偏思褫奪,並且真被他聯合伏牛五老給奪了去。
十三鷹想把這件事上報逍遙谷武林聯盟,讓聯盟出面幫他們解決,可是明知聯盟成立的目的是對付平南商會,不好因這點小事幹擾大計,殊不知自己面臨的正是平南商會。
司馬湘雲又一次尋找侄女無果,回到武昌。時值蜜桃成熟季,鸚鵡洲上有一桃園,應是鮮果滿枝的時候。南宮雲飛就邀了司馬湘雲,夫妻二人帶著小兒南宮傑,直奔鸚鵡洲到桃園買食樹上鮮桃。
一家三口食完鮮桃,隔水望見黃鶴樓上游人無數,摩肩繼踵,熙熙攘攘,不免動了遊興,也湊熱鬧上了黃鶴樓。
這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東吳黃武年間,在蛇山黃鵠磯上,軒昂宏偉,輝煌瑰麗,層樓連廡,崢嶸縹緲,幾疑作神府仙宮。
名黃鶴樓,曾有許多附會的神話。有說王子安乘鶴由此經過的,有說費文偉駕鶴返憩於此的。最為神奇的說法是辛氏建樓說:辛氏在此賣酒,有一道士常來就飲,辛卻不收酒錢,道士走時用橘皮在壁上畫一黃鶴說:“酒客至拍手,鶴即下飛舞。”從此有酒客來,一拍手畫鶴就活了,跳下牆壁翩翩起舞,舞畢跳回牆壁上,仍然是隻畫鶴。有了這份神奇,便特別能招徠酒客,辛氏因此大富。過了十年,道士又來了,取笛吹奏,黃鶴下壁,道士跨鶴直上雲天。於是辛氏建此樓。
登上層樓放眼一望,大江蒼茫,橫流天際。而腳下蛇山為鄂州第一名山,綿亙蜿蜒,形如蛇狀,頭銜大江,尾連東城,更兼黃鶴樓外還有幾十處署寺宮祠亭臺樓閣散佈其上,蔚為壯觀。
這蛇山又名黃鶴山,對岸漢陽的龜山亦名翼際山。三國時,東吳在蛇山築夏口城,在龜山築江夏城,歷代各有增建,名勝古蹟至為集中,就是今天的武昌和漢口。那龜山前臨大江,北帶漢水,威武雄踞,狀如巨黿,蛇山與它隔江聳峙,形勢十分險峻,歷來都是兵家攻守的要地。
中間隔著個江中沙洲,本是無名洲,因三國時曾經裸身罵曹的絕代噴子稱衡、曾在洲上作《鸚鵡賦》,從此就叫鸚鵡洲,正是南宮一家剛才食桃之處。
南宮雲飛和司馬湘雲帶著兒子正看得興致勃勃,突有一個三手客,趁人多混亂,摸走了一個遊客的錢袋。遊客驚呼著,三手客飛也似地跑到了黃鶴樓下。
這時遊客中一個白衣少年走出來,手持摺扇,很瀟灑地凌空一個翻身,飄然落在樓下,摺扇一展,攔住了那小扒手的去路。
小扒手左右奔突,企圖脫逃;白衣少年凌空來去,始終攔在他面前。扒手無奈,乖乖地交出了錢袋。
白衣少年仰頭衝那丟失錢袋的遊客喊道:“朋友,接住!”語畢揮手一擲,錢袋悠悠越過層樓,不偏不倚直落遊客懷中。
“少了麼?”他又問遊客。
“一文不差。”遊客答應著,末了還揚手說了句:“多謝俠士!”白衣少年放走那偷兒,自己也消失在人叢裡。
南宮雲飛有些納悶,問那遊客道:“人家好歹出手幫了你,客氣話都不多說一句就結了?”
那遊客說:“這位客官是外地來的吧?蛇山十三鷹不喜歡別人太客氣。”
南宮雲飛住在武昌久了,自然也聽到過蛇山十三鷹的事,只是沒打過交道。不禁又了那遊客一句:“剛才那少年俠士是十三鷹的人物?”
遊客說:“正是,是十三中最喜歡打抱不平的熊少俠。”
南宮雲飛還待再問,司馬湘雲拉了拉南宮雲飛的衣袖說:“別問了,肯定是追鼠鷹熊泰來,有機會再認識吧。”
南宮雲飛啞然失笑,心想還真是人如其名,連小偷小摸也管,還真象個追鼠鷹。
到了中午,南宮雲飛他們已把黃鶴樓周圍遊了個遍,左右無事,就在黃鶴酒樓打尖吃午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