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聲音說:“那是自然,就不知少爺和姑父能不能順利得手。”
單隻兩句,馬玉成基本能夠確定,魏宗英是魏家莊的少爺,而姑爺就應該是他的師弟柳如見了。他們要去劫貢品?
先說話的那個聲音又說:“原來想在貓兒嶺動手,少爺尋了姑爺幾回沒尋到,這會兒早過貓兒嶺了,不知他們選擇在哪裡動手。”
另一個聲音說:“貨還在路上,路會在水上。“然後廳裡就停止了交談。
貨還在路上,路會在水上。馬玉成離開了魏家莊,邊走邊在心裡默唸著這句話。難道他們選擇在船上失去這批貢品?馬玉成想:不能讓他們得逞。大宋日子並不好過,抗金抗蒙都需要錢糧,豈能讓他們劫掠國家財寶!
卻說那大理國,白族祖先段氏本是閻羅鳳部將,因戰功得到升遷,至段思平任通海節度使,佔地廣闊而立國。幾百年更迭,如今國王段祥興無能,大權旁落,全憑丞相高泰祥左右國事。大理西邊的吐蕃,是個****的國家,此際國事混亂,寧瑪派,噶舉派、格魯派還堅持自己的國體,薩迦派首領八思巴卻接受了鐵木真的封號,認為歸順蒙古才是正確的生存之道。
八思巴接受大汗旨意,時常襲擾大理邊境。而高泰祥最擔心的是蒙古鐵騎透過八思巴的領地南下,因此與大宋有共同抗蒙的戰略需求。他打點了一批金銀珠寶,著大將高通押解,要往臨安宋廷。
高氏在大理,可謂權勢薰天。當年高升泰一度逼段正明神位,後因諸部反對還還政於段氏,但始終大權在握。
這高通雖為大將,卻是個酒色之徒,領著兵丁,押著貢品,一路翻山越嶺,打著高字旗號,倒無匪人覬覦。到衡山腳下陸路改水路,換著官船,大模大樣地過湘江,越洞庭,順風快帆進入長江。這天沒算好行程,不等靠港天就黑了,只得將船泊於赤壁之下。
這裡是三國古戰場,當年周瑜一把火之後,成了冤鬼的故鄉,很少人居住。高通見周圍葦荻密佈,四無人煙,甚是落寞。本來這種所在應警惕劫匪,高通卻不以為然,聽說離蒲州不遠,就在船上高掛“高”字旗,自己帶了兩個隨從登岸,輕騎便服,尋花問柳去了。
柳如風在洞庭天天捕魚,等的就是掛著高字旗的貢船。等到高通船來,就和魏宗英悄悄跟定,一刻也不曾放鬆。他和魏宗英多年合作,聯手做獨腳大盜的勾當,歷來手腳乾淨,沒留過一個活口。聽說這高通武藝高強,又是能征慣戰之將帶著兵丁,遲遲不敢下手。
這晚見高通輕騎便帽離船去了,十分開心。待到夜靜,四周不見漁火,兩人蒙了面,忽啦啦一刀一劍就上了船。兩人一個從船頭殺向船尾,一個從船尾殺向船頭。轉眼百十條鮮活的生命就做了冤鬼。
兩人找到貢品箱,揀那值錢的打成包裹背了,正待燒船,卻見一道黑影從遠處急馳而來,便扔了火把,騰地一下跳入江中,很快就消失了影蹤。
來人正是馬玉成,他猜測魏宗英他們要在船上動手,苦於不知在何處動手,好不容易打聽清楚高字船的方位,緊趕慢趕趕將來,還是晚了一步,船上竟無一個活口。
他點起火把,仔細查驗著死難者的傷痕,基本確定從船頭往船尾方向的屍體都是死於快刀門的刀法之下,而船尾往船頭方向,極象死於迴風舞柳劍。
果真是他們兩人聯手?馬玉成暗自揣度。
“惡賊,幹得好事!”岸邊一聲怒罵傳來,高通這時正好回船,雙掌一錯就撲向馬玉成。他的兩個隨從也是精心挑選的好手,三個大理高手圍攻,讓馬玉成好一陣手忙腳亂。
高通三人都是拼命的架勢,丟了貢品是要殺頭的,不由得他們不驚怒。但他們三人自然拿不下馬玉成。見解說不清,馬玉成長劍一引,懶得和他們糾纏,直接上岸走脫。
可高通不肯罷休,放船直下臨安,將滿船屍體和貢品被劫事都歸罪於馬玉成,做成表章上報宋廷。進行震怒,發下海捕文書要捉拿大將馬玉成。馬玉成的麻煩,再不只是武林人物的糾纏,那些大小衙門的衙役典吏捕快,也把他當成了肥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