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雖不信鬼神,但對逝者還是存有敬意的,心中連道“不妥”,這便想返回。
然而我還沒轉過身,卻發現自己身前約十步的地方站著一人,那身影雖挺拔,卻給人一種蒼老之感。
藉著月光,依稀可以看出他身上穿的是件年代久遠的青色衣袍。
我一驚:這人是皇帝!?
他站在那裡一動不動,仰頭看著天上的月。
我站的位置偏巧能看到他的側臉。他的神情是那樣飄忽,好似靈魂已從他那副身體裡抽離出去,飛上天際,直朝天上的月飄去。
不知為何,我竟是在他這樣的表情中讀出了強烈的厭世情緒。他似是想拋下一切、遠離凡塵紛擾。
可他是皇帝啊!皇帝是最無法擺脫塵世的紛紛擾擾的人了。而且他若真是有隱逸之心,當初又何必奪位呢?
仔細想想,我雖對嶽雄奇瞭解不多,但根據我所知道的,作為皇帝,他的某些舉措確實是讓人難以理解。比如,朝中先後有人勾結弱國北離,還皆是手握兵權的重臣。如果當今皇位換個人來坐,那他一定早就派兵踏平北離了,哪還會一而再地容忍冷毅寒、程鋒的叛國行徑?
嶽雄奇當年揮軍北上直攻皇城,雷霆之勢無法阻擋,像他這樣的人也定不會容忍此類事情發生,而他沒有采取任何行動呢?
難道……難道他早在兩年前便厭倦了這皇位,所以才得過且過,一直以來都是在苦苦支撐?
不對,他應是在更早之前便厭倦了。歷史上但凡改朝換代,新皇帝必定要竭盡全力磨滅掉前朝的痕跡以鞏固皇權。可嶽雄奇登基十年之久,民間卻還留存著昭元節這樣的習俗。要知道,昭元節可是為前朝皇子特設的節日,若不是嶽雄奇他不在乎,又怎會容忍這樣的習俗存在?
所以在內心深處他其實根本不想坐上這個位置的吧?因為根本不想,所以他才任由前朝習俗流傳吧?那麼他當初究竟是為了什麼才奪位?究竟是什麼促使他不惜犧牲自己的髮妻與長子,登上那個他根本無甚興趣的至尊之位呢?
我甩了甩頭,這些和我有什麼關係?帝王的心思本就是最難琢磨的,我又幹嘛在這裡自尋煩惱?
想趁皇帝出神之際就此離開,卻不想他竟在這時動了動,不再看月亮,而是將目光投向前方。而後他似是一怔,緊接著整個身體都似是不受控制地顫抖起來。我不解。他究竟是看到了什麼,竟會有如此反應!?
我順著他的視線望去,看到墓園最裡面中間偏左的那座墳前立著一人。可是由於距離太遠,我只能依稀看出是個男人,卻看不出是誰。但看皇帝的反應應是認出了那人。那會是誰呢?那座墳裡睡的又是什麼人?
我還在猜測著,皇帝朝前邁了兩步,卻又艱難停下,像是下了很大決心才剋制住沒再往裡走。他望著裡面那人片刻才轉過身,艱難邁步,步子竟是有些蹣跚,更是絲毫沒有察覺我的存在。
我心中越發好奇起來:像嶽雄奇那樣的人物,尋常的人和事應是不會擾亂他的心緒分毫,可是他方才明顯是心神大亂。墓園裡的那個男人究竟是誰呢?
待看著皇帝走遠,我回過頭,再次望向剛剛皇帝望向的那座墳塋。方才立在墳前的男子已經消失不見。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不受控制地朝那座墳走去。
靠近了才發現,這不是一座墳,而是一大一小兩座,不過這兩座墳捱得極近。奇怪的是,這兩座墳與墓園中其他的墳看起來很不一樣,沒有修砌墓穴,而只有兩個小小的墳包。
我忽然明白了其中緣由:這兩座墳是衣冠冢!
我湊近墓碑去看,不由又是一驚:只見一高一矮兩座墓碑上分別鐫刻著:“慈貞皇后淩氏之墓”、“皇長子岳氏凌空之墓”。
原來這便是先皇后淩氏及其子的墳墓,原來那個皇長子名叫嶽凌空……
可是,這兩座墳怎麼會是衣冠冢呢?皇帝如此興師動眾舉行挪塋禮,結果牽來的竟是衣冠冢!?
想起早先從鸞漪、鸞溪兩人對話中聽到過,說是當年嶽雄奇揮軍北上攻入盛京後,鳳離皇族被迫逃離皇宮,順帶綁走了淩氏母子做人質。而淩氏性情剛烈,為了不成為嶽雄奇的負累,在被擄其間,騙兒子在飯食中下毒。此舉不但了結了淩氏自己和兒子的性命,而是毒害了燕氏皇族中的不少人……
再看看眼前的衣冠冢,我心中有所了悟:當時淩氏和兒子死在燕氏皇族的帳中,他們的屍體應是被燕氏處理掉了,所以嶽雄奇只得為他們建了衣冠冢。
猜透這一層,我心中頓感悲涼。不論嶽雄奇當初奪位為的是什麼,他的這一舉動為他帶來的是妻兒的屍骨無存,這麼做真的值得嗎?
從墓園出來,心情有些沉重,身子也有些冷。一路下山回了行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