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文藝時代> 第四百三十二章 戛納隨想(3)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百三十二章 戛納隨想(3) (1 / 3)

一個小時不算長,但足夠讓皮埃爾對法國的電影基金制度有個大概的講解。

他們有一項電影扶持法案,就是從每張電影票(56歐元)中提取約11%的特別附加稅,用於扶持本土作品。

而隨著電視業和新媒體的不斷發展,原本單一的稅源已經擴充套件至DVD銷售、網路影片點播、電視臺放映等等。

這一大筆款項,由隸屬於文化部的國家電影中心(簡稱CNC)負責掌管和執行,主要的途徑有兩種:自動性資助和選擇性資助。

前者,是將片方在電影放映時所繳納的稅款,按照一定比例劃入由CNC為其設立的個人賬戶。當片方在拍攝下一部作品或償還債務時,就可以直接申請使用。當然,這有個時間限制,5年內不使用,視為自動放棄。

後者,每年在全國接受幾百個候選劇本,再從中挑出幾十個,給予不超過50%的資金支援。如果影片可以盈利,片方需將資金還給CNC,如果票房失敗,則不必還錢。

這兩種途徑的針對群體非常明確,前者支援商業片,後者支援處女作和藝術電影。更重要的是,它激勵電影人的多樣化創作和堅守品質,爭取更多的票房,為今後發展積蓄資金,由此產生滾雪球效應。

製作、發行和放映,這是三個環節的自身造血過程。

此項制度,自然利於本土電影發展,卻被好萊塢深惡痛絕。因為他們的附加稅也包括外國片,但稅款不返還,而是直接納入基金賬戶。

就像《泰坦尼克號》,當年在法國繳稅1200萬歐元,至少夠拍5部本土電影。

再說回國內,那個地球人都知道,偏偏官方死不承認的國產片保護月,被大批次的觀眾吐槽,乃至冷嘲熱諷。

可其實,抵禦好萊塢全球化是每個國家都在做的事情,只是人家做的很有智慧,且真正有利於自己的電影產業。

我們就簡單粗暴,用比較LO的手段去抵抗,初衷是好的,可對整體產業的促進與發展,並沒什麼卵用。

看不到改變,始終陷在爛片與偽大片的泥潭中,一步希望,一步失望。

褚青想起問這些,不是閒的蛋疼。

劉德樺說了那個亞洲新星導之後,他就在琢磨,因為扶持新導演之類的活計,自己從2000年就開始做了。起初是迫於無奈,可幾年下來,他也慣成個毛病,看著那些好劇本就想給它拍出來。

丫就是運氣好,沒賠過,還賺了不少,但不可能一直走野路子。總拿自己做演員的收入去搞投資,早晚得虧死。

所以,先拋開能否合作的問題,褚青考慮的是如何把這件事情規模化,正式化。

皮埃爾講的很清楚,他也有些啟發,不過在國內肯定撲街。甭提別的,那麼一大筆資金放在某局手裡,誰敢保證能分毫不差的批給片方?誰敢保證能客觀公正的挑選資助物件?

好吧,道路仍然漫長。

……

轉眼,戛納影展過半。

大多數的參賽作品已經亮相,雖然評論有好有壞,但總體上有個共識,本屆片子的質量比去年強出百倍。

兩大場刊《銀幕》和《綜藝》,邀請了15國媒體組成非官方評審團,給這些電影打分。

邁克摩爾的《華氏911》,王佳衛的《2046》,庫斯圖裡卡的《生活是個奇蹟》,喬納斯諾西特的《蒙多維諾》,排在前四名。褚青很喜歡的日本片《無人知曉》,排在第五。

而讓昆汀“看得流淚”的《老男孩》,卻很不受媒體待見,有五家給出了最低分:一個調皮的鬼臉。

至於影*帝影后的熱門人選,張蔓玉幾乎以壓倒性的口碑一枝獨秀,梁朝韋、傑弗里拉什、加西亞貝納爾、崔岷植、柳樂優彌共同競爭最佳男演員獎。

其中,梁朝韋的優勢似乎最大,以至於難得的張揚一次,放言道:除了傑弗里拉什,皆不在話下!

與此同時,好萊塢的各路明星也不安份,變著法兒的為新片做宣傳。今天安吉麗娜朱莉騎著鯊魚皮艇亮相,明天布拉德彼特和安妮斯頓大秀恩愛,後天昆汀摟著烏瑪瑟曼出現在《殺死比爾2》的首映場,但他的女友卻是索菲亞科波拉……

當然,這些紛擾跟褚青無關,他依舊過著繁忙有序的評委生活,若有空閒,便去拜訪一下朋友。

比如鞏麗,比如王佳衛,比如焦雄屏,以及和焦雄屏一起在路上偶遇的歐洲電影大咖,安哲羅普洛斯。

他能夠沉下心來,去感受那些不同文化的碰撞與交接,有一種很滿足的奇妙感……除了滿大街的韓國代表團,確實有點吵之外。

5月22日,下午,會議室。

明天就是閉幕式,十八部參賽作品已全部放映,按照慣例,今天晚上主辦方會對那些獲獎的劇組表示挽留。

所以評審團齊聚於此,到了見真章的時候。

戛納的評審程式和金馬獎不同,金馬獎是先看片,最後統一討論,再投票。戛納是看一部就討論一部,先把大家的意見定下來,讓每人心裡都有個大概。

這樣到投票環節就會很輕鬆,不必浪費時間去爭吵。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