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三月,三月十幾號吧。”他想了想。
“你算那東西準不準啊?”
“前七後八麼,你要不放心,我等會下去給你買藥?”他笑道。
“我才不吃呢!”
範小爺斜了他一眼,拿起個包子就叼在嘴裡。褚青給她盛了碗粥,正待說話,忽聽“叮鈴鈴”的手機響。
他跑到客廳,接道:“喂,啊,怎麼著?”
“今天?去哪兒啊?”
“那麼遠!呃……也行,咱就到地方集合吧,好了一會見,拜拜!”
他掛了電話,丫頭便問:“幹嘛?”
“竇維,找我們去十三陵水庫放風箏。”
“還有誰啊?”
“不知道,反正一幫子人呢,好像誰過生日吧。”他挑了點辣子拌在粥裡,瞬間紅通通一片。
“過生日放風箏,那幫搞音樂的是不都有病啊?”範小爺難以理解。
“去遛遛唄,閒著也沒事,我都答應了。”
“要去你去,我可不去,我找瞳姐做美容去。”她興致缺缺。
“嘖!美容哪天不能做,放風箏多好啊,哎你從小到大放過風箏麼?”褚青努力勸說。
“……”
丫頭都懶得爭辯了,雙眼犯困的盯了他片刻,才訓道:“你傻啊,今兒愚人節,誰知道是不是忽悠你的?”
“嗨,誰吃飽了撐的騙我玩?”他卻不信。
…………
其實很奇怪,褚青一個影視圈的,也不知道怎麼的就跟搖滾圈的扯上關係了。而且大家的交情還不錯,不然也不會特意叫他出來。
說起搖滾這東西,他了解的不多,印象裡就是特吵,其實不然。那裡面有挺多的哲學思維。
搖滾樂在中國,通常情況下被描述為一種反傳統、反主流意識形態、商業建制以及文化霸權的音樂。
1980年中國出現了第一支搖滾樂隊“萬李馬王”,1986年《一無所有》第一次作為搖滾歌曲在正式出版物上出版,1989年《新長征路上的搖滾》則是中國搖滾唱片史的開始。搖滾在中國的“反文化”中生根發芽。在那個年代成為大眾文化後導致了1990年“現代搖滾”的醞釀。
1990年代初,搖滾樂以唐朝樂隊及魔巖三傑為代表在中國大陸達到流行高潮。不過在中期以後,中國搖滾樂雖然已經發展到至少有上千只樂隊的龐大規模,但由於種種客觀原因,使得中國搖滾樂以後就一直處於地下發展的狀態。
在西方搖滾中,反現代工業文化的意味已經逐漸淡遠了。但在中國搖滾的表述中,反現代工業文化的主題還十分常見,如《商品社會》中唱的“為了我的虛榮心我把自己出賣用自由換回來沉甸甸的錢,以便能夠躋身在商品社會,**的社會,商品社會,令人瘋狂的社會。”
又如《鐘鼓樓》裡唱的“鐘鼓樓吸著那塵煙,任你們畫著它的臉,你的聲音我聽不見,現在太吵太亂,”都質疑了所謂的文明。
而中國搖滾最大的特色,便是對傳統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吸收。比如陳勝與吳廣的揭竿而起,大唐帝國的開元盛世,辛棄疾的“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統統體現著一種已經衰退的,但曾經有過輝煌的陽剛之氣。
大唐的開放,五族雜處的文化活力,苟富貴勿相忘式的勇氣,正因為文化血緣的親近而使中國搖滾們感受到一種可以連線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紐帶。
於是,古老的歷史中的瞬間輝煌,在千百年後居然成為了中國搖滾們的精神源泉。中國情緒最終在某個特殊的角度上,給了以反叛而聞名的搖滾樂以潛意識中的溝通。這種執著無疑地帶有極強的理想主義色彩,也正因此而使搖滾樂獲得了一種遠比現實的憤怒更為深厚的基礎。
正像古希臘永遠為西方人所向往一樣,人或者淪落了自己,或者在理想中重建精神家園。(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