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試場。
每三年一次的武試是整個王朝的盛事,整個京城因為這一盛事都熱鬧了起來,街上來來往往的人流,百姓們出於好奇都在街上閒逛著。
鑼鼓聲起,隨著主考官的一聲令下,考生們按照指令兩兩分開,相對而站。
武試分為理論和實戰兩部分,現在能在比武擂臺的都是理論合格的人。
聖上自繼位以來便將武試做了變革,增加了理論考試這一項,雖不要求考生精通《兵法》,但得目能識丁,他要的是文能定國武能安邦的有用之才,而不是隻會滿嘴禮儀道德、四肢發達頭腦簡單之人。
南安便是這樣的人。
第一輪比試是簡單直接的淘汰賽,不問出身,無關背景,抽籤選擇比武物件,輸的一方直接失掉繼續比賽資格,贏的人便會在此次武試中獲得一官半職,贏到最後的十人稱為甲等。
每個考生都知道,第一輪比賽意味著什麼,站在對手面前,想贏的心蠢蠢欲動,不加掩飾,這便是聖上想看到的結果。
南安的對手明顯也是練家子,隨著鑼聲再次響起,凌厲的招式便向南安攻去。
一招一式間,南安沉穩應對,明明在招式上沒有多大的勝面,但是就在所有人都以為他會被擊中之時,巧妙地避開。
是的,南安在隱藏實力,現在還不宜使出他全部的實力,一場比試而已。
對手還在竊喜找到南安的漏洞時,已被他反擊落了下風。
一炷香時間快過去了,若是雙方仍在比武擂臺,便會加時半刻鐘,南安見時間差不多了,故意買了一個漏洞,讓對方發現,趁對方不注意,手掌聚氣,一掌便將人拍下了擂臺。
是怎樣的風華?
一襲藏青色錦衣,衣襬隨風輕輕吹起,腰間束著色澤均勻,蘭花紋的玉質腰帶,墨色青絲蓋不住他冷峻的芳華。
在場的人拍掌叫好的聲音,似與他無關,不鹹不淡的道了一句:“承讓了”便下了臺。
之後的比試中,南安也還是剛剛好的贏了,恰到好處的讓所有人都知道他不簡單,卻又不能窺見他真正的實力。
甲等十人中,南安的名字是最讓人銘記在心的,正如他的人,往人堆裡放便是最扎眼的存在。
最後的比試,聖上和各朝中重臣皆在場,一起見證武舉狀元的誕生。
十人一同比試,透過梅花樁,上到吊腳高樓拿下花魁者勝。
不僅比的是武力更要智取,考的是考生的臨場應變能力。
南安使了七成的實力。
若是沐雲歌在場,肯定會大驚失色,因為南安的一招一式和藺玄觴太像了,可惜在場的除了聖上沒有像她一般熟悉藺玄觴的人。
激烈的比試看得場下所有人連連叫好,只見南安飛身掃腿將仍還站著的三人絆倒,踱過梅花樁,點腳將花魁取了下來。
“好好好,南安當這武舉狀元,實至名歸,實至名歸。”
聖上毫不吝嗇誇讚南安,使得在場的權貴們更高看他幾眼,暗暗在心中思量著如意算盤。
“聖上謬讚了。”面對聖上的誇讚,南安不卑不亢的承下,沒有多餘的話。
“在場的男兒都是我朝棟樑,朕心愉悅,今晚設宴壽康宮,都務必到場,好好慶祝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