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腰子好吃,一點不腥臊。”
李隆基吃一口烤的羊腰子,誇讚。
“都是低溫冷凍,沒有造假。”李易跟著說。
現在羊腰子全是真的,大家正常吃。
在大唐製假,逮到處罰很重。
老國王他們一人一串兒,一個切成兩半算一串兒。
貴族與祭司家的孕婦、產婦吃李易給做的兩道菜, 主食也是過水飯。
小丫頭學著弄,蒸好或煮好的大米飯放到盆中,加涼的井水,用笊籬撈。
一次過完不夠涼,倒掉水再重新加水,如是幾次涼了。
倒掉的水中有不少營養,澆花不錯, 包括大米蒸煮之前的洗米水。
“你們趕上了好時候,直接吃飽飯。”
李旦看大螢幕中直播的一個勞動點兒的人輪換著吃飯,工地不能停,都湊過來吃飯,排不上號。
分成三撥,一撥吃完換下一撥,下一頓可以調換先後順序。
淡水魚和海魚一起燉,鹽少放,海魚做成乾的時候放了鹽,找到能吃的野菜扔進去一起燉。
主食為玉米棒子,青玉米,吃起來稍微有一點老,再等等就徹底成熟。
瑪雅人種玉米就這麼吃,青的時候啃,成熟的也煮,沒成熟時餓,總不能餓死。
不然人家為何喜歡種玉米?別的作物沒熟前,量少, 煮著不好吃。
大人給一穗煮苞米,半大的孩子也給一穗, 再小的給半穗,選嫩的,否則會把牙給啃下來。
燉的魚管夠,能吃多少吃多少,不像缺魚的時候,吃燉的魚,能吃多少吃多少。
李旦感慨於此,大家使勁吃,要知道在大唐之前有地方百姓還吃不飽呢!
後來飛艇出現,運送大量的魚,用成本價賣給百姓吃。
買不起的百姓先欠著,官員負責帶領百姓賺錢,李家莊子出來的學子都往窮地方跑,升官快。
一個縣很窮,學子過去先找資源,礦產、植物,哪怕野果子多也算。
一番指導,百姓的收入刷刷增長, 學子等上一段時間, 升官。
實在當地資源需要時間久才能變成財富, 而其他的需要先拿出錢,百姓沒錢。
學子會申請資金援助,帶著錢下去當官,啟動資金就有了。
目前所在,百姓吃飽,是因有船捕魚,有飛艇送。
“百姓倒是好說話,不要工錢。”豆盧貴妃跟著說一句。
杜斯·彼拉斯城邦的百姓只要給飯吃,只管努力工作,從未提過工資的事情。
他們本身思想便是幹活、吃飯,貴族和祭司才會擁有寶石什麼的。
奴隸更無須多言,吃飽飯這麼奢侈的事情有一天會落到自己頭上?每天吃三頓,三頓啊!
畫面一轉,到另一個地方,大家發現這裡情況不同。
有遮陽棚,鏡頭要下去才能拍,無人機從飛艇上飛下去,有人託著慢慢走。
吃飯的人清一色身穿棉布做的衣服,飯菜中有煮的大蝦,主食玉米麵發糕,上面加了果脯。
除了燉的魚,額外多一份醬茄條,配紅油黃瓜冷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