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羅那裡的冬天想來很冷吧?”
李隆基在喝酒,他還不想吃主食。
“渤海國更冷,現在其實應該有暖氣了。”
李易想到了他那時的吉林,十月二十日就應該供暖了,遼寧呢,還要等十天,十一月一日。
到次年四月一日停止供暖,有的地方要到六月份。
今年農曆九月初一,公曆十月二十二。
每年東北到這個時候是最難熬的,沒有暖氣的時候,遼寧。
這個時候最怕的不是下雪,下雪是乾冷,若是下雨,那種潮溼和陰冷,聽吧,救護車的聲音響個不停。
大唐天兵軍和橫野軍開始燒炕,晚上的時候有人亂換著職守,別一氧化碳中毒。
“既如此,今年還能往回帶人?有大臣提過。”
李隆基問政了,去年弄回來一大堆人口,今年呢?
“等下完大雪的,到時候莊子裡的飛艇數量多,過去接人,在那之前,能製造出來四十艘飛艇。
一回可以至少帶回來一萬兩千人,他們要是有什麼東西,那就是六千人左右。
正常氣候情況下,距離為一千五到一千八百公里,平均往返時間四十八個小時足夠了。
百姓的需求很簡單,只要告訴他們有地方住,有足夠的食物吃,並且還有補貼,他們會願意過來的。”
李易早有打算,今年冬天去搶人,搶渤海國及周圍的人,搶新羅的人。
地盤大有什麼用?沒人。
冬天的東北可不是他那時有暖氣,還有新羅,即朝鮮半島。
一冬天運作好了,可以弄過來四五十萬人,當地還有多少人?
現在那裡可沒有什麼主權國家的想法,只是當政者想要擁有更多的地盤和人口。
百姓不在乎,天這麼冷,要凍死人了,那麼大個一個東西飛過來,說帶自己去大唐過好日子,那就去唄!
新羅和渤海本來就是多民族國家,誰是誰的誰啊?我憑什麼擁護你?我能得到什麼?
“易弟,還要招工匠進莊子?”
李隆基根本不考慮外面人的想法,他覺得李家莊子缺人。
“不找了,天下哪有那麼多的好工匠?實在不行,一些簡單的事情外報給工盟。”
李易搖頭,工匠夠多了,工匠還有家人呢。
那些優秀工匠的妻子、孩子,都能幹很多活兒的。
再不夠用,就把其他簡單的東西外包給工盟,三個聯合組織,工盟始終成三足鼎立之勢。
就像他那時曾經殖民的國家一樣,一旦發現無法繼續殖民,就把那個地方送給別人,然後民族和宗教的信仰衝突下,很難調和。
別人想調和的時候,他們便在背後鼓動和拱火。
很多國家都因此陷入了內戰和不團結的狀況中,只有李易的國家牛逼,你隨便,看看最後我能不能給擺平?
事實證明,別人各種羨慕嫉妒恨啊!怎麼那麼多宗教和民族的問題,你們全給處理好了?不對呀!這不對呀!
李易始終覺得對方應該好好了解下中華的歷史,中原就一片小區域,怎麼變成這麼大的?
學會了,也就明白了,這叫文明,真正的文明。
------題外話------
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