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市舶,其實那些東西李東主確實說很好。”衛嶽峰同樣認為夷人委屈。
“東西好不好是次要,主要是夷人賣不出去用來騙。”張九齡有自己的判斷。
有人把寶石當成石頭了,然後賣別人貨的時候用來增加分量,寶石值錢,不代表那個人沒錯。
“一切聽張市舶的。”衛嶽峰並不反駁。
反正他賠的錢找補回來了,至於罰對方的錢,歸市舶司。
但是他擔心:“張市舶,朝廷並沒有讓你收稅,現在是讓你把市舶司的一些情況弄清楚。”
“已經清楚了,是李易寫的信中讓我看時機成熟便收稅。
最近一個月以來,市舶司收去東西價值三萬兩千緡,貿易總量三十二萬緡。
若不是兌換券少,我會讓夷人接受兌換券買賣,而不是以物易物。”
張九齡脾氣倔,官說不當就不當了,不開心。
回到家鄉想要修路,又給朝廷上書,然後變成了修路使。
歷史被李易改變了,他回來的路上,李易就派人追上他,告訴他修路,還給了許多錢。
按照歷史來說,他現在應該還沒給朝廷上書呢。
結果他被安排到廣州當市舶司,廣州府管不了市舶司,還得配合市舶司打擊走私。
市舶司剛開始沒有自己的人手,張九齡從家鄉找的人,一邊學習一邊幫忙。
他老家是韶州曲江,距離廣州相對近。
他把路給修上,大家都念他的好,他招呼一聲,就有人跟他混。
故此他聽李易的,幫朝廷收稅,收上來的東西不在廣州賣。
等數量多了,派出隊伍送到長安,交給李易。
讓李易換成錢給朝廷,別人的話,張九齡不放心,哪怕是給戶部,他都覺得戶部不會賣。
至於說李易會不會貪墨,簡直是開玩笑,李易修路拿出來多少錢了?會在乎幾萬緡的東西?
衛嶽峰也伸筷子剜點牛肉辣醬:“我等他們把從長安帶來的香皂和肥皂賣掉,再加價賣。”
“你的小鏡子可要守好了,夷人有時見到利,也會僱傭當地人搶。”張九齡提醒。
夷人又不傻,有時候會聯合,還有的時候僱當地的人幹活。
夷人用自己的東西換取大唐的東西,再換一些糧食,就拿糧食僱人。
當地有戶籍的人不敢幹壞事兒,沒有戶籍的山民兇著呢。
衛嶽峰卻不怕:“我也找了許多人,跟他們說好了,東西賣掉就分給他們一些。
李東主還給了我不少治療瘧疾的藥丸,他們有得瘧疾的我不要錢給他們吃。
說是陛下叫人制作出來,給他們的,他們都很感激陛下。”
衛嶽峰有信心,大家相互之間的關係可以搞好。
有六個得瘧疾的山民,都被他用藥丸給治療好了。
“不錯,就是陛下。我要寫信給李易,管他多要,可惜他那裡沒有鴿子送過來。”
張九齡說起鴿子,比較遺憾,他養鴿子了。
前些日子派人裝著鴿籠送往長安,交給李易。
到時候李易有事情,或者朝堂上有事情,就放飛幾隻鴿子送信回來。
只是長安那邊李易說也養鴿子,自己沒見到,想來是送去邊關了。
“張市舶,按照已往的情況,過兩個月,夷商會更多,當要防備有商人與夷人聯絡好了去其他海邊交易。”
衛嶽峰提醒,十稅一的太高了,夷人寧肯付出半成的利給商人,還留下半成,比交稅少。
畢構頷首:“此事容易,發告示,叫所有人知道,但凡發現有商人與夷人私下交易,舉報者可得貨物價值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