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許多百姓圍觀,還跟著在路上走……”李隆基為李易講解,當然他也是聽別人彙報。
船到了有滾輪的板子上,被好手葫蘆給拽上去,然後跟著板子一起沿軌道用馬拉。
陸地上的一段比在水中還快,觀看的百姓們要跟著跑。
到另一邊,再放下去進水,不但不耽誤時間,甚至還節省了一點時間。
李易聽著,心情特別好,看到沒,黃河壺口瀑布,哥給解決船隻運輸問題了。
咱不用水閘門升位,直接上板子和軌道,咱船小。
陸地行舟,誰規定只能把船抬上去加滾木在地上移動?
“三哥你看啊,從吐蕃那裡邊關運送東西進黃河,一直到大運河,從大運河再進長江。
由長江逆流而上,抵達吐蕃,就問吐蕃怕不怕,這就是水運的便利之處。”
李易腦海中出現了黃河和長江的圖。
李隆基點點頭:“怕,為兄也怕,那為什麼不從陸路走一段呢?反正最後都是到吐蕃。呵呵呵呵~~~”
按照李易的說法,明明陸地三百多里的距離,非要在水上走兩萬多里,純粹是閒的。
一年就走一次唄,等來年再回來?
李易跟著笑,他就是開玩笑。
壺口瀑布水運打通,帶來的不僅僅是經濟利益和軍事價值,還有民心。
像長澤縣,長城以北,百姓過日子不容易,無法交租子,當地官府屬於維持。
李家莊子過去帶領百姓找新的出路,提供幫助。
百姓就有了主心骨,民心凝聚了。
往日沒有工作的人有了活兒做,收入提高,跟其他村的人接觸增加。
他那個時候的自己國家的黨為什麼那麼厲害?在於組織能力。
告訴百姓怎麼幹,只要不坑百姓,百姓就信任。
平時看不出來有多優越,當遇到重大危機,以國家名義動員的時候,十幾億人便隨之而動。
以前是過年,國人從各個地方採用所有能想到的辦法回家。
世界上其他國家覺得屬於特殊的情況,華夏人確實有這種傳統。
可是在不過年,而是承受災害的時候,國人依舊能夠萬眾一心,這才是讓世界害怕的情況。
別的國家領導層嫉妒,怎麼華夏民眾那麼支援政府?全國總動員,只需要一個命令。
大唐的百姓也是一樣,只要給組織起來,不去騙他們,他們便會擁護。
等他們收入高了,地裡產出多了,再讓他們交租子,他們願意交。
黃河壺口瀑布上面的流域船隻往來打通,百姓隨時能夠利用這條路,就覺得自己離長安不遠。
“三哥,要加強地方治安建設,如京兆府一般,衙役們懂得百姓遇到困難幫忙解決。”
李易順著黃河水路暢通的事情提起地方政府職能。
他那個時候的現在突厥的地方,再往西北一點,當地民眾負責巡邏邊疆。
然後開春開學的時候,下大雪,民眾冒著雪送孩子去學校。
學校和警察隨時溝通,有一個訊號斷了的,警察就立即出動,頂風冒雪去接應。
在這樣的政策下,百姓不可能造反或起義。
現在誰敢在京兆府跟百姓說朝廷的壞話,保證被百姓抓起來,送到長安或李家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