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就是這樣。”畢構找到李易,把宋璟的話複述一遍。
“生鐵鑄的齒輪當然能用了,耐磨方面不錯,只是高強度的時候承受不住,莊子裡的是鋼。”
李易先承認鑄鐵的齒輪沒問題,質量不怎麼好,除非換成球墨鑄鐵。
“在曲軸應用上,生鐵鑄的就不好了,人力蹬得還行。加上鑄鐵半軸,整體承受的扭力太大,不怎麼好。”
李易介紹螺旋槳船的結構特性和生鐵的材料性質。
得出結論,生鐵的能用,但容易壞,全人力蹬踏,可以堅持一段時間。
“既然如此,為何要出租?”畢構想不通,質問。
“啥時候說出租,我試驗一下好不好用而已,新的能換檔的圖紙已交給工坊。
工坊製作出來後,力量和速度之間可以調整,比如逆流時候的水流太急,就需要調整齒輪,不然頂不住。”
李易說的原理和上坡時候的腳踏車變速一樣,不能再用前面大輪,後面小輪。
“不租?”畢構發現大家白操心了。
“那東西貴,誰把船拽上去,東西拆了,我上哪找?新的螺旋槳,未來給軍隊用,莊子也用。”
李易說大實話,東西太珍貴,不適合出租,怕丟。
畢構放下心:“可裝在大船上,更多人踩。”
“不行,材料承受不住那個力量,分散放螺旋槳組建倒是可行,但其本身有重量。
等以後我把蒸汽機制作出來,用蒸汽機驅動,船上裝煤燒水。
攜帶海水過濾裝置,在海洋上長久航行,就去更遠的地方看看。”
李易有全套的技術,在等船,最近一些年,海軍被荒廢了。
即便不荒廢也不行,遠洋船要更大,同時帶帆。
然後再造蒸汽機船,作為旗艦。
路上可以拋棄船隻,用錢來換海員的生命。
到時候這些去美洲又活著回來的海員都是寶貴的財富,讓他們帶更多的人熟悉航線。
主要是現在洋流更詳細的地方,還有哪個島嶼有淡水。
實在沒有淡水的島子,帶著鑽井的裝置上去試試。
李易把想法說給畢構聽,之前說給李隆基和李成器聽過,兩個人表示完全支援。
“如此,你心思沒放在吐蕃上?”畢構從李易的話中得出個結論。
“打吐蕃幾年的事情,動手就直接擺平,還有突厥。
突厥比不上吐蕃,突厥內部不好好發展,四處征戰。
打到現在,還有什麼底蘊?憑藉一股武勇,要技術沒技術,要儲備沒儲備。
吐蕃是完全奴隸制社會結構,有養殖、種植技術,有手工業加工技術,武器能自己生產。”
李易看不上突厥,沒把突厥當回事兒,倒是吐蕃需要打兩年。
現在屬於積蓄國力時期,忍一忍,之後打到歐洲。
“只要關鍵技術不傳出去,老畢,咱們能打遍全天下,沒人是咱們的對手。”
李易有信心在為來十年內壓制住天竺和大食,自己一方損失還會很小。
畢構聽到技術,沉吟片刻:“小易,你與我說實話,你莊子不算你用壽命換的東西,現在究竟有多厲害?”
“一代手工車床出來了,轉爐鍊鋼出來了,化學和物理在教學子們。
別看他們出去當官,照樣給我學。我會考試,不合格我把他官給撤了。
生物學在教護士們,他們會逐漸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