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福殿中的王皇后以為敵人缺糧就給換,屬於最好的戰略。
李家莊子中,郭子儀在問李易同樣的問題。
“李東主,若契丹交換後缺少糧食時,你是否願把糧食賣給對方?”
郭子儀盤算著契丹的生活習慣和冬天的環境。
每年冬天突厥、契丹、吐蕃,包括渤海‘國’都要凍死、餓死一些人。
“契丹不缺糧,我會提前給,讓他們察覺不到糧食缺少。
一旦在缺糧的時候再買賣,他們必然警惕,指望敵人是傻子,只能說明自己傻。”
李易的行事不同,直接給,在日常中就把關鍵的東西送過去。
“忽汗州也給?”郭子儀提的忽汗州就是渤海,大祚榮這個人建立的政權。
政權中主要的民族是粟末靺鞨族,現在的國明叫震國。
正在積蓄力量,與大唐明面上交好。
“給,都要貿易,沒有貿易我就接觸不到他們。
咱大唐現在不能抽調兵力打他們,東北的地方山多林密,地方廣。
十萬兵扔進去,到了冬天就要撤回來,不然後勤補給壓力太大。
他們還可以繼續往北跑,要追到什麼時候?”
李易要求很簡單,第一步是接觸,趁著大祚榮沒死的時候,趕緊加快佈局。
眼下他們沒有好的水軍,歷史上等大祚榮死了,他兒子即位,實力就強大了。
自己就有水軍,打大唐水陸並進,同時還聯絡倭國一起對付大唐。
當然,最後被契丹給滅了,弱小的契丹強大了。
之後唐朝結束,進入五代十國時期,大宋出來,遼國建立。
郭子儀不知道歷史,他只覺得這種戰爭模式他不熟悉。
是的,他覺得是李易在發動戰爭,一場另類的戰爭。
他想了想,道:“要多久才能結束?”
“結束?是說殺光他們,還是佔領那裡?殺光他們,等大唐海軍有了更多的錢和船,五年吧。
若是佔領,把他們融合了,需要……需要殖民,把大唐其他地方的百姓挪過去。”
李易也不知道會耗費多長時間,事情剛剛進行第一步,他又不是神仙。
“百姓過去,他們難道不會搶?”郭子儀覺得外族都野蠻。
“比他強大,他就不搶了。你等我把火槍造出來的,現在的鐵不錯,我再弄個好爐子,往裡吹風,鍊鋼。”
李易對戰爭武器也有安排,燧發槍鋼要是不好,會炸膛。
想不炸,只能增加厚度,死沉死沉的,還要背火藥和彈丸。
除了訓練比弓箭的時間短這個優勢之外,其他的優點體現不出來。
“李東主,你說的槍和你用的槍是一種?”郭子儀知道狙擊槍有多厲害。
“理論上是一種,就是沒那麼厲害。再等等,我需要提高冶煉和加工工藝。”
李易知道郭子儀想要擁有好槍,可惜,他做不到。
“總之我就保護你,其他的事情也不瞭解。”
郭子儀暫時放棄了把李易的本事全學到的想法。
他很願意學習,現在測算了、繪圖了,他都作得不錯。
只不過他發現,李易會的東西浩瀚如海。
一個還沒學明白呢,新的又出來了。
技術沒學會,戰略安排突然冒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