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91章 太平盛世 (1 / 2)

【想用外交手段來達成目的,需要耐心和時間。

而且想要實現這個計劃,最大的障礙其實並非來自於外,而是來自於內,也就是唐德宗李豫本人。

李適曾經和回紇有宿怨,當他還是太子的時候被回紇人給羞辱過,這是他心中不可碰觸的一塊傷疤。

要跟回紇人結盟,就無異於把這塊傷疤狠狠揭開,李適肯定是極為不願意的。】

【於是接下來的日子裡,李泌一連十五次跟李適提起了這件事,對他曉之理動之以情,但結果卻是被連續否決了十五次。

最後,李泌只好使出殺手鐧,再次向德宗提出辭職,李適萬般無奈之下,終於選擇聽從李泌的建議。

接著李適問道:“回紇既已和解,接下來,該如何結交南詔、大食和天竺?”

“跟回紇和解之後,吐蕃就不敢輕易犯邊了,接下來,便是招撫南詔。

自漢朝以來,南詔一直臣屬於華夏,只是天寶末年,楊國忠政策失當,引起叛亂,南詔才投靠了吐蕃,可是吐蕃的賦稅和勞役太重,南詔沒有一日不想重新成為大唐的藩屬國。陛下一旦將其招撫,便能切斷吐蕃之右臂。

此外就是大食,這個國家在西域的勢力最強,其疆域東起蔥嶺,西至大海,國土近乎半個天下,但它和天竺歷來仰慕華夏,世代與吐蕃為仇,臣自有辦法同它們結盟。”】

【見李沁有著十足的把握,李適便放手讓他去做了。

貞元三年九月中旬,李適命人送回紇使者回國,同時承諾將鹹安公主嫁給回紇的合骨咄祿可汗,以結兩國的秦晉之好。

從這一刻開始,李泌謀劃的“聯合四國、打擊吐蕃”的戰略終於拉開了序幕,而吐蕃的噩運也就此降臨。】

【沒過太久,回紇的合骨咄祿可汗率先驅逐了吐蕃使節,並宣佈與其斷交,後又把國名由“回紇”改成了“回鶻”。

後來的數年間,雖然吐蕃並未停止對唐朝的入侵,但有了回鶻的掣肘,其攻擊勢頭已迅速減緩。

同時,南詔也也在唐朝的不斷策反下,逐漸開始與吐蕃貌合神離,最終於貞元九年(公元793年)五月遣使上表,正式迴歸唐朝的懷抱。

此後的吐蕃在北方與回鶻不斷交戰,死傷慘重,在南面又受到南詔和唐西川節度使韋皋的威脅和牽制,其軍事力量大為削弱。

吐蕃從此一蹶不振,國力日衰,自顧尚且不暇,更無餘力大規模入侵唐朝了,唐朝最大的外患吐蕃,也終於被玩殘廢了。】

“這李沁殺人不見血,手段著實高明啊!”

“誰說不是呢,這種不費一兵一卒就瓦解強敵的手段,古往今來也沒見幾個人成功過。”

“把敵人搞得少少的,把朋友搞得多多的”

“學到了!”

【貞元五年(公元789年)三月,歷仕玄、肅、代、德四朝,併為肅、德兩朝做出過傑出貢獻的李泌與世長辭,享年六十八歲。

縱觀李泌一生,雖然四落四起,仕途多蹇,但他卻能夠始終不慕榮利,恬然自處,得亦不喜,失亦不憂,堪稱人間清醒。

他最後擔任宰相的時間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年多的時間,卻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多方面,為德宗朝廷作出了一系列的謀劃,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貞元年間帝國總體形勢的和平與穩定。

然而,李泌在後世享有的聲譽,卻跟他的歷史功績卻完全不成正比,讓人唏噓。

綜上所述,李沁排名華夏曆史十大謀士第六位,實至名歸。】

後五位謀士的盤點影片播放完畢,接下來就到了自由交流環節。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