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賈詡卻出面阻止了他們,並用他遠超旁人的眼光指出道:“聽聞長安城中正在商議著打算把涼州人斬盡殺絕。
諸位閣下若是拋棄屬眾獨行,或許一個亭長就能把你們抓住。
如此如此,不如帶著麾下將士向西,沿途收斂士兵,而後再進攻長安為董公報仇。
如果能夠足夠幸運取得成功的話,你們還能尊奉天子征服天下。
就算不成功,到時候再逃走也不遲。”
眾人此計為眾人採納,並且真的打下了長安,挾持了天子!】
“臥槽,這賈詡果然是一語亂天下啊!”有人驚詫的喊道。
劉邦、劉徹、劉秀等人更是臉都黑了,“這賈詡,簡直就是敗壞我大漢氣數的禍患!”
“真想殺了他!”
【如果賈詡沒有提出這個建議,或許王允等大臣在呂布的幫助下,真能穩定住形勢。
然而,賈詡一語而亂天下,這便成為了他在後世所公認的最大汙點。
為虎作倀也好,助紂為虐也罷,其實平心而論,賈詡的出謀劃策更多還是為了自保。
在賈詡看來,就地散夥的話,他們連同自己都很有可能在路上就被官軍捉拿;而如果西涼軍諸將放手一搏的話,說不定還大有生機!
一個賈詡敢說,另兩個李傕、郭汜就敢做!
於是李傕、郭汜等人散發“王允欲洗盪此方之人”的流言,聯絡涼州諸將,率軍晝夜兼程,奔襲長安,及至長安城下,已聚合十餘萬之眾。】
【李傕與樊稠、李蒙等人圍攻長安城,因城防堅固攻而不克。
後由城內叛變士兵引導涼州軍入城,與守將呂布展開巷戰,呂布兵敗,僅率百餘騎出逃。
李傕等縱兵擄掠,吏民死者萬餘人,屍積滿道。太常種佛、大鴻臚周奐、城門校尉崔烈、越騎校尉王頎等被殺。
李傕等人又擁兵至南宮掖門,威逼獻帝和司徒王允,封李傕為揚武將軍、郭汜為揚烈將軍、樊稠為中郎將。
後又殺司棣校尉黃琬、左馮翊宋翼、右扶風王宏和司徒王允及其妻子。一時間,京城腥風血雨,朝野大亂。
就這樣,他們無比順利的就攻入了長安,打跑了呂布,逼死了王允,然後獨霸朝綱,做起了第二個董卓。】
【或許是出於內心的愧疚,
在李傕、郭汜統治長安的這段時間裡,賈詡多次拜辭封賞。
李傕等以賈詡之功欲封其為侯,賈詡回道:此救命之計,何功之有?”堅決不受。
李傕等人又讓賈詡為尚書僕射,賈詡又說:“尚書僕射,官之師長,天下所望,詡名不素重,非所以服人也。縱詡昧於榮利,奈國朝何!”他又推辭了。
李傕等人無奈,最後還是拜賈詡為尚書,掌管選拔人才,在人事方面多有貢獻,李傕等人親近賈詡但同時也很忌憚他。
不久後,賈詡之母突然去世,賈詡乘機辭掉官職,但依舊被拜為光祿大夫。】
【在李傕、郭汜、樊稠等人共同把持中央朝權的這段時間,三人互相猜忌,爭權奪利,多次打鬥起來。
賈詡每次都以大體責之,因此三人雖心中不和,但表面上還過得去,於是三分長安城,各守其界。
然而,沒過多久,李傕使騎都尉胡封刺死樊稠,李、郭二人之間的矛盾也日益激化,甚至開始兵戎相見。李傕請賈詡為宣義將軍,以助自己。
後來漢獻帝等人出逃、保護大臣,賈詡多有出力。
等到漢獻帝從長安逃出後,賈詡便遠離了李傕、郭汜之流投靠了駐守在華陰的同鄉段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