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燾下令由崔浩主持編纂國史。
雖然拓跋燾嘴上說著要實事求是,但是當他看到刊刻在石上的《國記》,竟然記錄了拓跋氏早年殺戮、荒暴、淫亂的史實時,依舊被憤怒衝昏了頭腦,不由分說就殺了崔浩,還滅了崔浩九族。
不是沒有人提醒崔浩要小心行事,因為拓跋燾從詔令佛教徒還俗到大肆滅佛,都有崔浩在背後推動。
鮮卑太和貴族們大多信仰佛教,他們對頒佈詔令的拓跋燾無可奈何,便把怨氣撒在了崔浩身上。
崔浩掌權後,便“欲大整流品,明辨姓族”,此舉拔高了北魏內的漢族世家,但遭到了鮮卑貴族的強烈不滿,離崔浩之死,就差一根導火索了。】
【若說滅佛和提高漢族地位對拓跋燾還算有利的話,揭發拓跋氏過去的醜聞,可以說崔浩是自尋死路了。
雖然崔浩有大才有諍臣的風範,但他的皇帝可不是唐太宗李世民那樣的寬宏雅量。
最終,崔浩不僅在死前尊嚴盡失,“自宰司之被戮辱,未有如浩者”,還連累了同族姻親,清河崔氏同族無論遠近,加上姻親范陽盧氏、太原郭氏、河東柳氏,皆連坐滅族。】
李世民搖著頭,喃喃自語道:“只能說崔浩遇人不淑吧,畢竟像朕這樣的千古一帝,僅此一個。”
魏徵嘴角不由得露出了一絲微笑,呢喃道:“沒錯,我與陛下是相互成全罷了。”
崔浩深深嘆息一聲,道:“某曾自詡算盡天命,卻算不到自己死期已至,嗚呼.哀哉.”
【他自比張良,屢獻奇計,算無遺策,在統一北方的征程中居功至偉,作為一個漢人,竟然在鮮卑人建立的北魏王朝,成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
但最終崔浩卻被成功衝昏了頭腦,忘乎所以,四面樹敵,落了個慘死的下場。
他算準了一切,卻獨獨沒有算到自己的結局。
他用一生的跌宕起伏,告訴世人:得意可以但不要忘形。
綜上所述,崔浩排名歷史十大謀士第八,實至名歸。】
“崔浩的下場令人唏噓”
“曾經有多風光,最終就有多悽慘,做人確實不能得意忘形。”
“不過這個崔浩也真是很厲害了,幾乎每言必中,一步一步從低位爬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
“那又如何,還不是一句話就被夷了九族”
崔浩做到了人臣的極致,但他卻忘了,他頭上還有一個隨時可以奪走他一切,包括他生命在內的皇帝。
崔浩終究是錯估了自己的重要性,以及帝王的忍耐和無情。
議論聲中,光幕裡崔浩那被綁縛的身影漸漸隱去,緊接著下一位被盤點者的身影粉墨登場。
【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短影片:盤點華夏曆史十大謀士!】
【製作者:蘇遷】
【華夏曆史十大謀士第七位:半部論語治天下,北宋開國功臣,趙普!】
趙匡胤看到趙普的名字後,頓時欣喜的拍起手道:“朕就知道,趙普一定可以上榜的!雖然沒能上得了名相榜,但上個謀士榜也還是非常不錯了!”
【趙普,字則平,祖籍幽州薊縣,曾祖父是唐末任三河縣令,祖父趙全寶,在唐末任渲州司馬,父親趙迥五代時任相州司馬。
後唐時期,幽州主將趙德釣連年征戰,家國不寧,趙迥不堪戰亂,舉族遷居常州,後又遷至洛陽。
趙普從小就是一個很有特點的人。
在他十歲那年,父親趙迥請先生教他辭章和計數,以便獲得求生的本領,他卻完全沒有興趣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