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78章 沒所言,言必中 (1 / 2)

【東晉的掌權者中,司馬元顯就因為頒佈不合時宜的政令激起民變,桓玄則設定繁密科條,且政令無常,導致怨聲載道。

針對“晉綱弛紊”“臣道專行”等亂象,劉穆之著手調校矯正法令,劉裕以身作則,在兩人的通力合作下,“改亂章,布平道”,“威令一施,內外從禁”,僅在兩三天內,東晉朝堂的風氣為之大變。

更難得的是,兩人因為都是微末出身,對東晉門第政治深惡痛絕,他們共同整頓吏治,依照策試的方式甄別名不副實的秀才、孝廉,重用出身“寒微”卻有真才實學的人,奠定了南朝“寒人掌機要”的政治格局,也為後來科舉制的興盛鋪平道路。】

【劉裕和劉穆之兩人的君臣相知,引起了劉毅的忌妒。

劉毅是何許人也?他的發跡史其實和劉裕十分相似,而且還是出生於豪門大族。

劉毅同樣投身北府兵,共同討伐桓玄,有興復晉室之功勳,身居高位手握重權。

而越是相似,劉毅就越不服劉裕,“我以一時之功相推耳,汝便謂我不及劉裕也!”

然而劉毅多次兵敗,卻使得他的聲望愈發比不過劉裕。】

【義熙三年(407)揚州刺史、錄尚書事王謐去世,劉毅看到了扳倒劉裕的機會,他建議朝堂要麼派遣親近自己的中領軍謝混接替劉裕掌管揚州;要麼任命劉裕為揚州刺史,由左僕射孟昶執掌中樞。劉毅想得很美好:要麼劉裕放棄自己的根本之地揚州,要麼外鎮一方受到朝廷掣制。

“揚州根本所繫,不可假人”,“今若復以他授,便應受制於人”,劉穆之一眼識破劉毅的謀劃,他建議劉裕兩邊都不能放棄,要劉裕親自入朝為己方謀劃,“公至京,彼必不敢越公更授餘人”,還說了之前的那句“古有挾天子以令諸侯,今其時也”。】

【劉裕入朝輔政,無人敢攔,他還被授予了侍中、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揚州刺史、錄尚書事,兼徐兗二州刺史,得以掌握朝政大權,劉毅的算盤算是徹底落空了。

更關鍵的是,劉穆之此時竟然已經預料到了劉毅等人終會與劉裕兵戈相向:“力敵勢均,終相吞咀”。】

“我感覺這個人跟三國時候的一個人很像!”

“僅僅把劉穆之歸於謀士,或許稍微有些狹隘了。”

“劉穆之洞察時局,高瞻遠矚,是個不可多得的戰略人才啊!”

【義熙六年(410),劉裕帶兵北伐南燕之時,廣州刺史盧循起兵造反,劉毅率軍拒之。劉裕擔心劉毅不是對手,寫信相約共同平叛,結果劉毅一意孤行,導致全軍覆滅,若不是劉裕、劉穆之回援及時,東晉都城建康可能又一次淪陷。

平定盧循之亂後,劉裕還安慰勉勵劉毅一番,不過兩人早已經是貌合神離了。

劉毅對劉穆之每每所言必中十分痛恨,常常勸說劉裕奪了劉穆之的權。

可劉裕不是傻子,怎麼會聽假想敵的一面之詞而自斷雙臂,卻反而因此更加信任的劉穆之了。】

【劉穆之看出了劉毅“不能居下,終為異端”,因此提醒劉裕做好防範。

劉穆之輔佐劉裕擴大勢力,起用那些被劉毅排斥的人。

謝方明和蔡廓原本是劉毅的死黨,看到劉毅失勢後,這兩人拜訪了劉穆之。劉穆之於是向劉裕推薦二人,劉裕都給予重用。

義熙七年(411年),劉裕覺得剷除劉毅的時機成熟,於是親征劉毅。

出征前,劉裕以豫州刺史諸葛長民監太尉留府事,劉穆之為建威將軍輔佐諸葛長民處理政務。】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