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剪輯歷史,開局盤點十大皇帝!> 第142章 李承乾為何會造反?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42章 李承乾為何會造反? (1 / 2)

【在貞觀之前的魏徵雖然也很有才華,但卻並不知名。

真正讓魏徵名垂千古的,還是他在唐太宗時期的“直言犯諫”。

正所謂“文死諫,武死戰”,一個國家想要蒸蒸日上,必定會有賭上一切為之奮鬥的偉大先驅!】

【歷史上“武死戰”的名人有許多,丁汝昌、盧象升、姜維等等都是。

不過歷史上雖然也有許多言官,但真正名垂千古的卻不多,魏徵是一個,包拯又是一個,其他人恐怕就差點意思了。】

“丁汝昌是誰?好像沒聽過啊!”

“包拯是哪個朝代的人?會進入排行榜嗎?”

“沒有聽說過,應該是後世的吧。”

“包青天啊!那肯定是了啊!”

【不過要當一名“諍臣”可不容易,首先你得遇到一位心胸開闊的皇帝,不然下場恐怕不太好。

比如大明朝最有名的諫臣劉伯溫,雖然他輔佐明太祖朱元璋開創了大明基業,但自己最後卻落得客死異鄉的結果,不免讓人無比的惋惜。

因此作為諫臣最重要的前置條件就是:一定要遇到一個心懷寬廣,心懷萬民的皇帝!

這樣才能有個的結果,不然恐怕只有一條不歸路。】

老朱感覺自己又被蘇遷洗了一次腦袋,不過他臉皮厚,還能穩得住。

【被稱為千古第一諫臣的魏徵,便是遇到了一位好君主,一位心懷寬廣、心懷萬民的好君主唐太宗李世民。

他幫助唐太宗建造了大唐繁榮的基礎,李世民也成就了魏徵的一朝諫臣,青史留名,使魏徵成為歷朝歷代文人學習模仿的楷模、榜樣。】

“朕和魏徵乃相互成就,共創繁榮盛世,此乃一段佳話!”唐太宗李世民的自誇,多少還是顯得有些不要臉了。

【然後,要想當一名優秀的“諍臣”還需要有紮實的知識功底,深謀遠慮的智慧,和過人的膽識和勇氣。

沒有知識、沒有智慧、沒有眼力和膽識,那不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嗎?】

“?”

“朕怎麼感覺這句話味道不對?”

“哈哈哈哈!蘇上神真是越來越壞了!!”

【魏徵以直言敢諫而聞名。李世民問魏徵:“君主怎樣能夠明辨是非,怎樣叫昏庸糊塗?”魏徵答:“廣泛地聽取意見就能明辨是非,偏信某個人就會昏庸糊塗。兼聽則明,偏信則闇。】

【據《貞觀政要》記載統計,魏徵向李世民面陳諫議有五十次,呈送給李世民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諫諍多達“數十餘萬言”。

其次數之多,言辭之激切,態度之堅定,都是其他大臣所難以倫比的。

魏徵對唐太宗的諫言裡最著名的是《諫太宗十思疏》,不過由於篇幅過長,咱們就不念了。

《諫太宗十思疏》大概得意思就是,魏徵以古代帝王為鑑,指出很多君王都曾經像唐太宗那樣,雖然成功開國,可是能夠堅持做到底的卻並不多。

由此點明瞭帝王基業“取之易守之難”的道理,誠懇地希望唐太宗能夠嚴格做好自我約束,做好“思知足、思知止、思謙沖”等十思,擇善而從之,才能君臣相安,大唐繁榮昌盛。】

“.”

“啊!好可惜!!”

“蘇上神這是偷懶了吧?其實我們最想聽的就是這個啊!”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