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鄒璃也曾回來過,她向鄒佗講述了夜鋒的道義、行事風格,以及為天下懲惡的信念。
但鄒佗卻並不為所動,他寧願靜靜地看著。
鄒璃遠赴雍州,鄒佗也是時常牽掛。但他也清楚,為了鄒璃好,他絕不能跟過去。
索性,他就這樣隱姓埋名地過起了尋常生活,而鄒璃也並未跟任何人提過他。
再後來,孫策渡江,鄒佗便一直秘密注視著他的動向。
只不過,鄒佗發現事情並非如妹妹所說,孫策所行之事,並非是為天下,倒更像是一個爭奪天下的梟雄。
會稽之戰,王朗敗逃,促使鄒佗徹底堅定了自己的想法。
於是,他散盡家資,廣招豪傑。
他的本意也是想聯合其他勢力對抗孫策,正好這時嚴白虎的使者到了。
若是能再多幾日,他便要收拾人馬輜重去與嚴白虎匯合了,只是沒料到,周瑜來得這麼快。
再一次看向龐統,鄒佗微微一笑,說道:“你該走了。”
龐統看著這個樸實的男子,心中忽然有些惋惜和傷感,便多說了一句:“鄒統領,與我一同離開吧,留得性命,才好做大事。”
“呵呵,多謝龐義士關心。只是,鄒某已然走不了了。”
確實,龐統也知道,此時若是鄒佗要跑,只怕他手下的人會比他先逃出去。
那樣的結果當然是沒有人能跑掉。
再者說,若是此時鄒佗逃了,傳揚出去,會嚴重影響其他勢力的統領,甚至有可能出現有人反投孫策的局面。
“更何況,若是我走了,豈不辜負了龐義士的計策?”
他說的,是龐統此行的目的。
龐統是受了十賢老之命而來,而十賢老的本意,也沒指望這些人能真正擊敗孫策,不過是用他們拖延時間罷了。
爭取到時間,十賢老才能將手下那些教眾訓練成軍。
可說實話,龐統為鄒佗謀劃的所謂計策,也不過是在城中民宅中預伏下些兵馬,希望能在敵軍主帥進城巡視的鬆懈之際將其擊殺。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鄒佗是前不久才佔據的這個小縣城,裡面幾乎什麼工事、器械都沒有,臨時趕製又來不及,龐統之計便也只能如此了。
任何人都能聽出來這是送死之舉,可鄒佗竟然很爽快地答應了。
他甚至對於龐統的身份,都沒有懷疑過。
正是這種單純、樸實,讓龐統對這個人有了幾分好感,同時也感慨,他真的不該生於亂世。
但好在鄒佗求了他件事,便是替他給鄒璃送封書信,這樣倒還讓他多少心安了些。
……
龐統慢慢走下城頭,此時外面那個呱噪的勸降士兵已經離開了,傳來的只有鼓角之聲。
他知道,毫無懸念的一戰要開始了。
手搭涼棚最後抬頭看了一眼城上,除了刺目的陽光照來,什麼人也看不到了。
龐統嘆了口氣,在鄒佗手下的保護下,向著遠離戰場的城門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