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沒搭理他,又朝著劉禪下拜拱手,“皆有聖上定奪,臣一片忠君之心,天地可鑑,只求莫讓臣上陣迎敵。看到”
“姜維,你如此膽小怕事,枉負丞相對你的栽培。”吳懿吵嚷不絕。
劉禪左右為難,一時間竟然不知道該說什麼,姜維依舊不看吳懿,繼續說道:“臣不願參戰,自有緣由,若是得勝,自可證實我心,若是敗了,卻要擔上投敵之嫌。”
“大敵當前,你不言不哼,不是判敵又是如何?”吳懿步步緊逼。
劉禪卻喝令吳懿退下,誠懇說道:“無論何時,朕都相信將軍的一片赤誠之心。”
姜維感動的落淚,連連叩頭謝恩,也不多說,起身安靜的站在一邊。
“與荊州血戰到底!”吳懿不知死活,高聲疾呼。
一群盲從之輩,也跟著齊聲高呼,頗有聲勢,除此之外,便是沉默之人,劉禪難排眾議,只能無奈點頭,打算同意與荊州開戰。
至於戰爭結果如何,劉禪心裡沒底兒,大不了等見到皇叔後好好求情。皇叔若真是惱火自己對相父不恭,還有彌補餘地,反之這江山便由著皇叔拿去吧!
“聖上,臣有一計,可讓荊州不戰而退。”徵西大將軍袁綝出列道。
“將軍講來!”劉禪眼睛一亮。
“王寶玉打著為丞相討要公道之辭,實為妄圖干涉我國朝政,依我看來,莫不如將丞相之弟諸葛均,其子諸葛瞻囚禁,他若執意進攻,便可斬殺,讓其背上不忠不義之名。”袁綝道。
“不可!”蔣琬立刻提出對。
“大人感恩丞相,我等並無分別,同樣敬重丞相高德,不過,值此生死存亡之秋,若不及時應對,禍來則晚矣。”袁綝道。
“王寶玉聚集天下奇人,駕馭神獸來去無蹤,誰能禁錮得住?而王寶玉一反常態,輕易放諸葛瞻歸國,想必是胸有成竹,早有打算。”蔣琬分析道。
別看劉禪平時一幅不長腦子的姿態,但是,在這件事兒上卻看得很明白,他堅定的擺手道:“此事萬不可行,朕知曉四叔脾氣秉性,若是害了丞相的親眷,只怕我國將被夷為平地,無人能夠偷生!”
眾人聞言都打了個寒顫,前將軍鄧芝出列道:“聖上,臣願親自前往荊州,勸王寶玉罷兵。”
“准奏!”
劉禪立刻爽快的答應,他根本就不想打仗,自己幾斤幾兩,心裡有數。
袁綝、吳懿被派往前線,鄧芝出使荊州,劉禪亡羊補牢,立刻派人前往定軍山,為丞相修建祠堂。
彝陵含章樓的議事大廳內,王寶玉正跟眾人商議進軍方案,既然要打,那就別猶豫,雖然他瞧不上蜀軍,但戰爭不是兒戲,關係萬千將士的性命,必須要有完備的作戰計劃。
太尉陌千尋多年前就籌劃過此事,翻箱底一連拿出若干個進攻方案,個個都經過了深思熟慮,而其中一個獲得了大家的一致認可。
荊州出兵二十萬,兵分兩路,水路並進,大致進攻策略分為了南北兩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