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芸揣好了試題,回到府中,直奔皇帝的思賢堂,由李玉引著入內。
皇帝屏退了左右,才問道:“取到試題了?”
映芸揚了揚手上的小紙卷,笑容可掬地說:“正是,試題已經到手了,臣妾還沒來得及開啟看,想著還是皇上親自過目比較好。”
皇帝神色凝重了一些,畢竟距離開考還有兩日,若他出的題目果真洩露出去了,那這事態就嚴重了。
“拿來!”皇帝朝她伸手過去。
“哎,”映芸卻把手縮了回去,打著小算盤說道:“臣妾為了這試題,可花了大價錢呢,皇上得給臣妾報銷。”
皇帝臉色沉了沉,道:“說吧,要多少銀子?”
映芸伸出一根手指,訕笑道:“不多,就一千兩。”
“一千兩?”皇帝嘖了一聲,道:“你打劫啊?”
映芸笑道:“這可關係到皇上您的吏治是否廉明,莘莘學子,那都是國家未來的棟樑,皇上您的左膀右臂,若得到非公平的考試,影響的可是咱大清百年的基業。所以麼,臣妾收皇上您一點小錢,對皇上來說,都是物有所值的。”
“你!”皇帝聽她說得一套一套的,句句都在點子上,還真的無力反駁。
皇帝睇了她一眼,道:“好,回頭你出去時,讓李玉領你去內務府報銷。”
映芸這才滿意地笑了笑,將手上的紙卷交給了他,不過一個轉手,她就賺了四百兩銀子,這買賣她真不虧啊。
皇帝開啟了紙卷,精聚的目光霎時覆上一層陰霾,臉色越來越難看,就好似夏日的雷雨,烏壓壓地逼迫人心。我愛搜讀網
科舉取仕,需要考兩日,共四場,涉及史論、政治、藝學、四書五經,以及一篇策論文。
就以本次恩科來說,策論文的題目便是由皇帝親自擬定,其餘各科則有內閣學士們引經據典命題。
而此刻,皇帝看到紙捲上赫然寫著“利入已浚,浮費彌廣”八個字,正是他之前擬定的題目,並吩咐欽查大臣將蠟封的密卷下發給地方監考官員。
如此看來,這其中必定有人動了手腳。
雖然映芸到手的試題並不全,但僅此一道題,足以說明時下吏治出了蠹蟲。
皇帝抬眸問道:“你還能找到那個李某嗎?”
映芸搖頭,說:“他給了臣妾試題,便說要等恩科結束後再露面了。現在想找他,怕是要驚動了整個江寧。”
皇帝將紙卷拍在了案上,道:“這事朕要一查到底,究竟有多少人涉及其中。”
映芸想著,說道:“皇上僅憑手上的紙卷,沒有確鑿的證據,如何能給官員治罪?若擺到明面兒上來查,必然會驚動仕子們,那就有違了皇上您開恩科取仕的初衷了。”
皇帝問道:“皇后你有什麼主意?”
映芸悄然說道:“不如先隱忍不發,暗中觀察,派人深入考場,或許能發現端倪,再順藤摸瓜,豈不神不知鬼不覺。”
皇帝自問道:“朕如今還能信任誰?”
映芸自告奮勇地說:“臣妾願替皇上去探一探貢院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