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我和張超到時候請你們吃飯。”
兩天後,吳道和孟一虹乘坐高鐵來到了杭州。吳道知道趙武的妻子張超散文寫的非常好,就特意列印了兩份書稿。到杭州時,已經是下午,吳道和孟一虹找好了賓館之後,才和趙武聯絡。
吳道的突然到來,對趙武來說是一個天大的驚喜,他和張超提前訂好了一家非常有名的酒店,在那裡招待吳道夫妻。
晚上六點,吳道和孟一虹坐計程車來到酒店,在門口見到了趙武和張超。趙武為好友重逢而欣喜,而孟一虹和張超也有意外之喜。四個人一見面,孟一虹就對張超說:
“張超,怎麼是你?”
“孟老師,真沒想到會在這裡遇到你。”張超說。
吳道和趙武這才知道,他們的妻子原來也早就認識了。吳道對孟一虹說:
“你們是什麼時候認識的?”
“我都不知道你們認識。”趙武也對張超說。
“我在浙江生活了這麼多年,閒著沒事的時候,參加過一些文學活動,就認識了張超。張超是有名的散文作家,我沒想到她是你好友趙武的妻子。”孟一虹對吳道說。
張超對孟一虹說:“孟老師,我也沒想到,你是趙武好友吳道的妻子。這可真是太巧了。”又對趙武說,“我和孟老師第一次見面的時候,就覺得很投緣,她是一個非常好的人。”
四個人說著來到了包間裡,各自坐好。點完菜之後,吳道從手提包中拿出兩份《彩虹下的道路》書稿,一份給趙武,一份給張超。吳道對趙武和張超說:
“這是我和一虹寫的散文集,這次來杭州是為了聯絡出版社的事情。”
“吳道,找出版社出書的事情就都包在我身上了。”趙武對吳道說。
“孟老師,你們的書找人寫序言了嗎?”張超對孟一虹說。
“還沒有。”孟一虹說。
“如果你們不嫌棄的話,我來寫一個序言吧。”張超說。
“你寫序言,我們求之不得,怎麼會嫌棄呢?”孟一虹說。
“就這麼說定了,張超給你們的書寫序言,我來找出版社。”趙武對吳道和孟一虹說。
說話間,菜一一上了桌。四個人邊吃邊聊,都非常愉快。
次日,趙武和張超帶吳道、孟一虹在杭州遊玩了一天,第三天,他們返回方州。
幾天之後,張超寫好了序言,發給孟一虹看。張超文筆清新淡雅,吳道和孟一虹都非常滿意。趙武找到了一家很好的出版社,推薦吳道和孟一虹的書。
有趙武的推薦,又有張超作序,出版社收下了書稿。年底的時候,《彩虹下的道路》終於出版發行。
時光飛逝,又兩年半過去了,吳亦生大學畢業,留在了北京工作,進入了一家世界知名的網際網路企業。吳道和孟一虹都為這個兒子感到驕傲。
儘管生活看上去還是那樣美好,然而吳道心中卻產生了隱憂,因為七十四歲時孟一虹的身體突然變差了,她一天天衰老下去,而且速度似乎越來越快。
孟一虹感覺到了自己身體的變化,她知道自己活在世上的日子已經不多了。此時,她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能夠看到兒子吳亦生結婚。然而吳亦生還很年輕,她不想逼迫吳亦生去做什麼,她希望吳亦生能找到自己的真愛。
孟一虹終究還是沒有等到吳亦生結婚的那一天。七十五歲那年的春天,她一天夜裡在睡夢中離開了人世。
得知孟一虹死去的訊息,吳亦生當即就從北京趕了回來。他的悲痛甚至比施青青去世時更加強烈。
孟一虹的墓就在施青青墳墓的旁邊。孟一虹下葬後,吳亦生站在那裡久久不肯離去,他面對施青青墓碑上的照片說:
“媽,我還一直沒有和你說過,我有兩個媽媽,另一個叫孟一虹。你走以後,我以為我再也不會有媽媽了,但是後來孟媽媽來了,她關心我,照顧我,她甚至比你做的還要多,還要好。
現在孟媽媽去陪你了,她性格很好,從來都不吵架,不會發脾氣,我知道她一定會和你相處得很好,你也不要欺負孟媽媽。我以後會常回來看你們的。”
又面對孟一虹墓碑上的照片說,“媽,我走了,下一次再來看你。”
孟一虹去世,吳道比吳亦生更加傷心。然而,他又感到非常幸運,能在五十歲時在茫茫人海中和離去多年的孟一虹重逢,之後共同度過了九年的美好時光。對吳道來說,上天對他的恩賜已經足夠,他還能期待得到更多嗎?
吳道、吳亦生離開孟一虹和施青青的墓,相互攙扶著向外面走去。
吳亦生返回北京工作,家中就只剩下吳道一個人。吳亦生希望吳道再找一個老伴,但是他知道很難再找到一個像孟一虹那麼好的人。再過一年吳道就要退休,吳亦生又希望吳道退休之後到北京去,和他一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