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亦生上學了,吳道和施青青的生活也越來越富裕,但家中還缺少一輛汽車。
施青青去輔導學校上班之前,吳道就買得起汽車,只不過他對汽車的看法非常矛盾。
每次回老家,尤其是春節走親戚的時候,看到別人都開著車,而自己騎的卻是三輪車,吳道都會產生買車的衝動。
但是回到方州上班之後,每天步行上下班,吳道又覺得沒有必要買車了,尤其是想到買車之前還要去學駕駛證,他對買車的事情就又多了幾分反感。
開辦施道教育之前,吳道是家中主要收入來源,買車與否是他說了算。如今,施青青辦輔導學校的收入遠遠超過了吳道,買車的事情就不是他一個人說了算了。
施青青有非常強烈的買車的願望,她知道自己學習能力差,學駕駛證可能也比別人慢一些,就想讓吳道先去學,吳道考出駕駛證之後,兩個人就去買車,家中有車了,她再學開車也容易一些,那時候她再去考駕駛證。
然而,吳道對學駕駛證一事沒有多少積極性,當他想起幾年前楊成志對他說的考駕照要給教練和考官送禮的話,就更不想去學,於是便一直以工作太忙為理由不去報名。
施青青見吳道遲遲不去駕校報名,無奈之下就自己去報了名,因為擔心自己學不會,她就交了高昂的學費,選擇了一對一VIP教學,還給教練送了不少的禮。
僅過了一個月,施青青就順利拿到了駕駛證。
駕駛證一到手,施青青就拉著吳道去方州市各個4S店看車。按照吳道的意思,汽車不過就是一個代步工具,沒必要買太貴的,買一輛國產自主品牌汽車就行了。
可施青青卻說開國產車太丟人了,必須和楊在行、楊招娣一樣買一輛合資車,那樣才有面子。除了中國之外,吳道對法國感情最深,就和施青青說買法系車。
最終,他們在春節前買了一輛標緻3008。
過年的時候,施青青開車載著吳道和吳亦生回了吳家和施家,走訪了兩家的親戚。
有了一輛檔次不錯的汽車,施青青辦輔導學校又掙了錢,親戚朋友們再看吳道和施青青時,眼光也與之前大為不同。吳陽和李梅也不再像以前那樣看不上施青青。
吳道很慶幸,施青青去學了駕駛證,又拉著他去買了車,讓他在親戚面前重新抬起了頭。
買了車之後,施青青又有了新的打算,那就是再過幾年買一套更大的房子。
事業蒸蒸日上,錢越來越多,在外人看來,吳道和施青青、吳亦生一家三口的生活讓人羨慕,然而吳道卻越來越覺得自己迷失了方向,而且越來越孤獨,甚至在方州學院的課堂上給學生講課也常常覺得索然無味,沒有了以往的熱情,生活完全成了混日子。
在做家務的問題上,吳道和施青青不再有矛盾,然而教育孩子的問題又越加突顯,這也讓吳道感到苦惱和孤獨。
他們在這一點上的分歧並非發生在吳亦生上幼兒園以後,事實上早在吳亦生兩歲的時候就已經產生,之後越來越大。
施青青因為自己沒有文化,就想在吳亦生身上彌補遺憾。吳亦生兩歲的時候,施青青就給他報了三個親子班。
在報班之前,施青青曾經和吳道提過,某某人的孩子上了這樣的班,某某人的孩子上了那樣的班,問吳道要不要給吳亦生也報上名去上,還給他看了親子班的宣傳彩頁。
當時,吳道並沒有當回事,只說孩子還太小,不用上那些班,等大一點再說。他沒想到,沒過幾天,施青青已經給吳亦生報完了名,而且是一次報了三個。
報完名之後,施青青才告知了吳道。吳道對施青青說:
“孩子還這麼小,不需要上什麼親子班,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現在的小孩都上親子班,我自己沒有文化,我可不想讓亦生輸在起跑線上。我們又不是很窮的人家,為什麼不給孩子好的教育呢?而且,我報親子班用的都是我自己掙的錢,沒用你卡里的錢。”施青青說。
吳道和施青青結婚以後,兩個人並沒有明確過誰來管錢,吳道的銀行卡就放在家中一個帶鎖的抽屜裡,施青青知道密碼,兩個人誰用錢誰就拿著卡去銀行取,取完錢再把卡放回抽屜。施青青工作之後,辦了自己的銀行卡,掙的錢都存到了裡面。
聽了施青青的話,吳道覺得無話可說,施青青是用她掙的錢給她的孩子報班,自己有什麼理由干涉呢?再說,錢都已經交了,不去上人家也不會退錢,除了按合同去上,還能有什麼選擇呢?
吳亦生上了方州學院附屬幼兒園,施青青沒和吳道商量,就又給吳亦生報了英語和圍棋班。吳亦生表現不好時,施青青經常會衝他發脾氣,說他枉費了自己的一片苦心。
吳道本來是不想幹涉的,但他非常反對這種教育方式,就對施青青說:
“一個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都要做不同的事情,小孩應該過的是自由快樂的生活,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天天逼著學各種東西,這根本就不科學。
我還要告訴你,我小時候連幼兒園都沒上過,上小學之前天天在外面玩。什麼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都是一些人為了賺錢編出來的鬼話。”
“你是大學老師,你只會教大學生,不懂小孩。現在和以前不一樣了,你去打聽打聽,現在別人家的孩子都在上各種班,幼兒園裡的小孩,有的會背幾百首古詩,有的會說流利的英語,還有的畫畫拿了獎,這都是在輔導班裡學的。
別人的孩子都上,咱們孩子不上,以後可怎麼辦?現在不學,到了小學肯定學習不好,小學不好,初中也好不了,就算是上了高中,最後肯定上不了好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