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讀也能參加自考,只看教材,把教材上的知識點記住也可以。不過,那樣只是考了一個學歷,還是不會寫文章。”
“我不想寫文章,我只想考一個畢業證,有了畢業證,我就是大學生了。”
“你想好自考漢語言文學專業了嗎?”
“我想好了。”
“那我就在網上買教材給你。”
“你對我真好,我一定會好好學的。”
吳道在網上買了成套的漢語言文學專業自考教材給施青青。施青青一開始的勁頭很大,收到教材以後,她還專門去買了學習用的筆記本,準備開始自學。
因為吳道教外國文學課,她就先看《外國文學史》教材,並且信心滿滿,然而真正開始讀書以後,她才發現,書上的內容她一多半都讀不懂,而且一看書就犯困。
施青青原來認為自己遇到不懂的地方吳道可以給她講解,那樣她就能學會了,吳道真給她講的時候,她卻發現,他的話和書上的文字一樣難以理解。在學習古希臘文學時,施青青問吳道:
“外國人為什麼會叫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歐里庇得斯這麼奇怪的名字?他們寫的書也那麼奇怪,叫什麼《俄瑞斯忒亞》、《俄狄浦斯王》,很多字不查字典都不認識,為什麼不起個簡單點的名字呢?”
“這些名字並不奇怪,都是音譯過來的。”吳道說。
“什麼是音譯?”
“就是按照他們名字的發音翻譯成漢語,他們的名字像什麼漢字,就翻譯成什麼名字。林肯、羅斯福你聽說過吧?”
“林肯我聽人說過,好像是汽車吧。羅斯福我不知道,不過我覺得這個名字不錯,姓羅,叫斯福,他的父母肯定很有文化。”
“林肯是汽車,但也是一個人名,是美國曆史上一個很有名的人。羅斯福不是一個姓羅、叫斯福的人,他也是一個美國人。”吳道嘆了口氣說。
“他們倆是幹什麼的?”
“他們都是美國的總統。”
“他們誰是正的,誰是副的?”
“他們兩個人都是正的總統。”
“美國有兩個正總統嗎,那他們誰是一把手呢?”
“他們不是一屆的,差了很多年,不是兩個人一起當總統。這兩個人沒聽說過,莎士比亞你總聽說過吧?”
“莎士比亞知道,他是美國的作家吧?”
“不是美國的,是英國的。”
“以前上學的時候學到過莎士比亞,忘了是哪個國家的了。”
“莎士比亞就是音譯,他本來的名字是WilliamShakespeare。後面這個單詞Shakespeare是不是和莎士比亞有點像?”
“還真是有點像。”
“其實不光是這些外國人的名字是音譯,中國西北地區的少數民族,比如哈薩克族、維吾爾族等等,他們本民族的語言不是漢語,他們的漢語名字都是音譯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