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姑父和姑姑之後,吳道就回到了自己的宿舍。孟一虹已經把這裡打掃過一遍,室內很乾淨,也就不需要再打掃。看著乾淨的房間,又想起孟一虹的經歷,吳道不禁想到,孟一虹真的是一個好女人,可惜命運偏又如此不好,讓她得了不孕症,遭遇生活的不幸。
吳道把門關上,從行李中拿出被褥在床上鋪好,又把帶的書排列在櫃子裡面。行李中還有司百芳做的那雙棉鞋,吳道開啟鞋盒,用手輕輕地撫摸著棉鞋,然後又蓋好,放在了書櫃的頂上。收拾東西的時候,聽到隔壁開門、關門和走路的聲音,吳道當即想到,那應該是孟一虹離開宿舍,去了外面。
收拾妥當,吳道出門上衛生間。走廊兩頭各有一個公共衛生間,他先去了比較近的一頭,發現那是女衛生間,於是又返回來去樓道的另一頭。這一來一回,吳道把整個三樓的房間都看了一遍。他意外地發現,不少房間都開著門,裡面無人居住。還有幾個房間的門是關著的,但門口的灶臺和鍋具已佈滿了灰塵,一看便知已經很久沒有人使用,想必它們的主人即使還住在這裡,也已經極少過來。整個這一層似乎只有他和孟一虹是這裡的常住戶。
吳道住的宿舍樓緊鄰方州學院的北門。上完了衛生間,吳道想去外面的商店裡買一把鎖,便從樓上下來,到了北門。北門的旁邊就有一個商店,他便在那裡買了鎖,又回到宿舍把門鎖好,然後再次出門。因為需要買的東西很多,他決定去超市裡買,也順路看看學院周圍的環境。
方州學院中心校區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各有一個門,西門是正門,比較大,上面有校名,其它三個門都比較小,沒有校名。北門旁邊設有一個小的門衛室,裡面有一箇中年門衛,他只攔截外來車輛,並不攔截行人。吳道再次來到北門,他對門衛說:
“您好,請問這附近有大一點的超市嗎?”
“有啊,從這裡向西去,走到頭,然後再往北走上個幾百米,就有一個大超市,到了那裡就能看到。你是學院裡新來的老師吧?”門衛說。
“是啊,你怎麼知道的?”
“我看你從南邊這個宿舍樓裡出來、進去好幾趟了,剛才還是提著行李上去的,應該是要住在這裡。這個樓裡住的人都是學院裡的老師,別的老師我都認識,你是第一次見,就猜到你是新來的老師。你是中文系還是外語系的老師?”
“是中文系的。你怎麼知道我一定是中文系或者外語系老師呢?”
“這很簡單啊,你住的這個樓就是中文系和外語系老師的宿舍樓,其他系的老師不住這個樓。”
“原來是這樣啊,我第一天來方州學院報到,還不知道這些事情。這個宿舍樓裡住的人多嗎?”
“我在這兒幹了很多年了,前些年的時候,這個樓裡住的人很多,有的老師想住進去,還沒有空房間,要等著。最近這十來年,老師們都在外面買了房子,也就陸陸續續都搬走了。”
“那現在我住的這個樓上有多少住戶?”
“你這個樓上的住戶,加上你,也就十來個人吧。”
“其它宿舍樓呢?”
“情況都差不多。只有剛來的單身老師才會住宿舍,結了婚的沒有住在這裡的。”
“謝謝你告訴我這麼多,我去超市裡買東西了。”
“不用謝,你住這個樓上,以後咱們肯定經常要見面的。這一帶沒有我不知道的地方,你想去哪兒,都可以來問我。”
“好。”
“對了,我還忘了問你,你貴姓啊?”
“我姓吳。你怎麼稱呼?”
“我姓李,吳老師,你以後叫我老李就行了。”
“我先走了。”
“回頭見。”
辭別門衛,吳道向西邊走去。路上他還在想著剛剛門衛說的話,方州學院教師宿舍樓從僧多粥少、人滿為患到後來的門庭冷落,這種變化就是時代發展的縮影。商品經濟取代了計劃經濟,大學老師是一個收入比較高的群體,有足夠的經濟能力購買房產,自然不會再住在陳舊的宿舍樓裡,自己以後如果結了婚,也是要離開這裡,到外面買房子住的,可是自己要和誰結婚呢?會是司百芳嗎?“還是先別想這些了吧。”他對自己說。
吳道一邊走,一邊觀察。他發現,方州學院北門外的這條路要比西門的那條窄很多,路兩邊的繁華程度也不在一個檔次,越接近西邊的那條路,店鋪越多,難怪方州學院的正門會設在西面。
在遠處,吳道就看到前面拐角處、方州學院院牆這一側有一個擺攤的算命先生。在齊城縣、毛城、濟州等地,他都見過很多這樣的算命先生,也就沒當回事。吳道沒想到,他從算命先生身邊路過時,後者竟對他說了話:
“小夥子,要算命嗎?只要十塊錢,不對不收錢。”
吳道向來不相信算命之說,但聽到這個聲音,不免轉頭仔細看了一下算命先生。這時他才發現那是一個鬚髮皆白的老者,他的歲數雖然很大了,但鶴髮童顏,非常有精神,再加上胸前的一縷銀髯,頗有幾分古人之風,與之前見過的算命先生大為不同。老者坐在馬紮上,身前鋪著一塊紅布,上面寫著測字、看相、算命,旁邊是一個籤筒,前面是客人坐的馬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