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其它小說>歸來是你也是詩> 上部:聚散 第二十二章 鏡花水月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上部:聚散 第二十二章 鏡花水月 (2 / 2)

“你和他們說話了沒有?”吳河說。

“沒說。”吳道說。

“你應該和他們說說話才對。”吳河說。

吳道想說“我不過就是鎮裡一個無職無權的小幹部,怎麼會有機會和縣裡的大領導說話?”但看到吳河一臉喜悅,也不好說什麼,只好選擇了沉默。

“西北和咱們這裡,哪裡更好?”李梅說。

“西北的天空很藍,水很清,陽光明媚,空氣也比咱們這裡好多了,晚上能看到滿天的星星。我記得我上小學的時候,咱們這裡才有那麼好的環境。現在,齊城縣的環境比西北可差遠了,到處是冒煙的工廠,就是大晴天,天空也是灰濛濛的,晚上一個星星都看不到,河裡的水也被汙染了,一條魚都沒有。”吳道說。

“環境好管什麼用,又不當吃、不當喝,得能掙上錢才行,那裡的人都很窮吧?”吳陽說。

“那裡的人不窮啊,他們每天吃牛羊肉,身體比咱們這裡的人強壯,穿的衣服也不差。我在那裡待了幾天,天天吃羊肉,還有牛肉、馬肉,喝的也都是好酒。”吳道說。

“你們那是花公家的錢,當然吃的也好、喝的也好了,老百姓也每天這麼吃嗎?”吳陽說。

“老百姓也比咱們這裡的人吃的好,我聽說也是每天都吃牛羊肉。”吳道說。

“難怪他們要我們援助呢,他們把錢都吃了、喝了,不想著存錢,這要能過好日子才怪呢!”吳陽說。

“我覺得那裡的人生活得更好,我們都太節儉了。”吳道說。

“不節儉能行嗎?你不想想,你上了這麼多年的學,每年的學費是哪來的,不節儉,哪來的錢?要是每天吃牛肉、羊肉,一年下來,一分錢都剩不下,你還上什麼學!”吳陽說。

吳道還想反駁自己的父親,說是他們的觀念太保守了,然而又想到自己的父母為了供自己上學,吃了太多的苦,自己如今參加工作了,卻要說他們不對,那的確有些殘忍了,他們的節儉是長期的貧困造成的習慣,不可能改變。想到這裡,他也就不再說什麼。

“那裡的人都很野蠻吧?”李梅又說。

“那裡的人不野蠻啊,他們很熱情好客,少數民族的人還會唱歌來歡迎我們。只不過,他們有些太熱情了,不住地讓我們喝酒,比咱們齊城縣的人勸酒更厲害。”吳道說。

“那裡的人就是落後啊,我看環境也不好,要不怎麼才去了這麼幾天,就變黑了呢?”李梅說。

“變黑了嗎?可能是那裡的陽光太好、風沙太大了吧。”吳道說。

“我就說西北不好吧,去年畢業的時候,你還想去西北支教呢,多虧沒讓你去。”吳陽說。

“哪裡也沒有咱們齊城縣好。”吳河說。

吳道不知道三位長輩是怎麼得出的西北不好的結論,他不想再爭辯什麼,他知道,不管他把西北描繪得多麼美好,家人都只會說齊城比那裡更好,因為這裡才是家,對他們而言,西北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陌生地方,甚至在這個世界上壓根就不存在。他只能暗自嘆息,自己無法留在西北生活。

吳河雖然嘴上說齊城縣最好,但過後還是走到外面把吳道坐飛機到西北的事情說得天花亂墜,還特意強調他和書記、縣長坐一個飛機去的。小黃莊乘坐過飛機的人屈指可數,到過西北的人只有吳道一個,和書記、縣長坐過同一個飛機的人更是沒有旁人,在吳河看來,這些都是吳家的榮耀,他最喜歡聽村裡人說“你孫子真有本事”,那滋味比誇他自己更美。

上班以後,吳道把自己在西北的見聞寫郵件告訴了趙武和荊立科。趙武回覆說:

“我羨慕那種簡單而快樂的生活,然而並不想過那樣的日子,至少現在還不想。因為我們還有知識分子的責任要承擔,還有很多事情等著我們去做。等到將來,我們都已不再被這俗世所牽絆,那時或可一同去西北放羊牧馬。”

荊立科回覆說:

“最簡單的生活才是最高明的生活。中國古代有那麼多山水田園詩人,西方也有很多類似的文人,他們所追求的的不就是這種簡單而快樂的生活方式嗎?”

回到齊城之後,吳道常常想起何花,有幾個晚上還夢到了她。翻看與何花所拍的合影時,突然心有所感,想起了情僧蘇曼殊,就在照片後面寫了一首詩:

人生多奇遇,常懷蘇曼殊。

去時皆渾渾,坐日思明珠。

明珠在高山,山高未有途。

怎得天外天,與君結草廬。

他把詩編成了簡訊,想要發給何花,但到了傳送時又停下了。何花固然天真爛漫,但終歸也是文學專業出身的,不難讀懂這首詩背後蘊含的情感。他不想讓何花知道自己喜歡她,他不想給這個天使般的女孩造成任何的傷害,他所能做的應該是也只能是把那份感情埋藏在心底。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