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伐清1719> 第三百六十三章 歐洲的中國熱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六十三章 歐洲的中國熱 (2 / 2)

聽到了這裡的時候,大臣們鬨鬧成了一片,這皇帝簡直是個做生意的奇才,有了土地在前面掛著,何須擔心沒人買國債?特別是透過這一舉動,完全可以將這些購買國債的人綁在大楚的戰車上,他們會想盡各種辦法,來促使寧楚打下雲貴川,否則他們的利益可就泡湯了!

這裡面的東西並不複雜,因此很多人一想就能想明白,而此時絕大部分人已經轉變了想法,他們開始真正去認真思考,國債的具體利用方式了,甚至還有人覺得透過國債,完全還可以借出更多的錢來。

“國債絕不可濫發,因為那代表我大楚最珍貴的東西——信用。”

寧渝臉色微微凝重了些,他不能讓這些大臣們以後養成發國債的習慣,畢竟借錢這種事情幹多了,遲早有一天是還不上的,他得先給大臣們敲敲警鐘。

“朕之所以發行國債,是因為這一次是戰爭國債,透過雲貴川大楚完全是可以彌補發行國債的成本,對於整個國家來說,都會起到一個有利的方向。但是這種國債極為特殊,因此尋常時候是不能肆意濫發,否則遲早會讓百姓對大楚失去信任。”

寧渝心裡略略思考了一番,卻是想到了更深層次的東西,那就是完全可以接著這一次發行國債的機會,重新構築復漢軍的貨幣體系,因為現在用白銀作為貨幣的體系,實在是太糟糕了!此外這也是工商革命的關鍵之處,更是需要得到重視。

一想到了這裡,寧渝也就沒有再跟朝臣們溝通的想法,因為重新構築整個金融體系,所需要涉及的東西已經遠遠不是這些朝臣們能夠知道的,需要更專業的相關人才,或者說是西方銀行業人才,因為在這一方面,西方實在是比天朝走的遠很多。

像具備強烈重商主義的荷蘭,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經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股票交易所,也是目前整個西方金融體系的構建者,還有未來的大英帝國,在幾十年前也建立了自己的英格蘭銀行,使英國建立了一個完整的貨幣市場,特別是它的國債體系還有貨幣市場,在給政府提供更方便、廉價的融資的同時,也與英國的工業革命融合發展,奠定了倫敦金融霸權的堅實基礎,都是寧渝需要學習的物件。

當然了,現在寧渝就算想要學習,也不可能立馬就能學到,因為他對於那一套的瞭解並不算多,再加上國內的這些人,也很難徹底瞭解清楚,因此他將希望寄託在了正出行西歐的恩斯特身上,到時候他將會給自己帶來這些人才還有相關的理論知識。

不過寧渝從恩斯特給他的信中得知,第一批的人才和相關的書籍,將會在明年開春的時候,抵達中國,而且恩斯特在信件中還提到了一件事情,如今整個歐洲如今都掀起了一股中國熱,因此很多歐洲人都慕名而來,希望來到中國,甚至希望在中國永久居住。

對於如今的歐洲人來說,遙遠的東方是一個夢幻般的世界,人人嚮往絲綢與瓷器的生活,其中甚至不乏那些王公貴族,可以這麼說,當寧渝想要從西方學習一些東西的時候,整個西方卻在不遺餘力的學習來自東方的文化。

之前恩斯特跟寧渝閒聊的時候,在二十多年前的世紀之交時,法王路易十四在金碧輝煌的凡爾賽宮,舉辦了一場盛大的新世紀舞會,名為“中國之王”,舞會上聚集著整個巴黎的貴族,他們穿著禮服等候著過往的駕臨,而路易十四當時就穿著一身傳統的中式服裝,在八抬大轎中緩緩走出,由此可見當中中國熱在西方的影響程度。

因此對於恩斯特來說,他對於天朝的崇拜並非無來由的,而是有很深層次的文化背景,甚至可以這麼說,若非後來經過工業革命,使得西方走上了一條對外擴張的道路,否則他們對東方的崇拜還將會持續很久。

只是寧渝心裡明白,西方對於中國的崇拜,實際上也是一層看似美好的幕布,是對富饒東方文明的嚮往,可一旦當他們意識到東方整體武力上的落後時,這種崇拜將會演變成最殘忍的掠奪,因為在他們的文化當中,弱者不配擁有這些財富。

正因為如此,無論現在的西方多麼崇拜中國,都不會影響到寧渝派人去學習西方文化當中的精粹還有科技,只有將那些東西都融匯進傳統的中華文明當中,才能使得已經有些垂垂老矣的華夏文明,重新煥發生機,如果能夠搶先進行工業革命,更能使得中國一直[ biquge.xyz]位於世界的最頂端。

與此同時,寧渝心裡也在提防著一件事情,那就是隨著中西方交流的深入,不光是他在積極學習西方的東西,西方人實際上也在積極學習著東方的精華。

根據寧渝的瞭解,現在很多傳教士到華夏來,除了肩負著傳教的任務以外,還有另一個任務,那就是學習中國的產業科技,然後帶回到歐洲去。

在未來的幾十年裡,西方傳教士會將儒家文化的相關東西都帶回到西方,並且會成為西方哲學家的研究物件,像未來的伏爾泰、魁奈等歐洲啟蒙運動的先驅,都會對儒家思想進行深入的研究,就好比在未來魁奈甚至會被稱為“歐洲孔夫子”,此外還有狄德羅、霍爾巴哈等人也會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

他們不光是學習中國的思想,還有相關的科技,在未來幾十年裡,中國的農學寶典《農政全書》,裡面記錄的養蠶種棉的篇章,還有中國特有的巨幅紙製造技術,桐油生產技術,甚至連中國特有的瓷器、種茶等技術都被歐洲人陸續學到手,並且還進行了超越,徹底改變了中國在這些行業裡的壟斷地位。

在整個十八世紀,中國工藝從領先世界到被歐洲人反超,只用了短短几十年的時間,這一點讓寧渝尤為痛恨,不過所幸他回到了十八世紀的初葉,這一切都還沒有發生,還來得及糾正,正因為如此,寧渝才會專門設立戰略物資管制,包括相關的書籍,都是絕對不允許出口的,也不許外洩。

儘管寧渝反對閉關鎖國,但是堅決要求保護好本國的相關技術,這樣才能在未來的大時代裡,用華夏的拳頭產品,像茶、絲綢、瓷器等換回中國工業發展資金和原料,因此對於西方的技術封鎖,已經在整個大楚全面展開。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