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臨此刻內心無比的崩潰,看著四處潰逃的部下,以及這個正胡說八道的面具男,頓時感覺菊花一緊,立馬不安分地掙扎了起來。
高寵朝他後腦猛地一拍,將潘臨拍的暈頭轉向:“你給我老實點!”
“戰五渣?什麼意思?”潘臨努力晃了晃頭,居然鬼使神差地向高寵疑問。
“我也不知道,只知道你已經是我的俘虜了。”高寵不想糾結這個問題,將潘臨摔在地上,喝令士兵捆住帶回柴桑,交與徐珪發落。
徐珪等人大獲全勝,折損不過一千多人,與孫堅部隊一起,總共擊殺了大概一萬多人,俘虜了兩萬餘人,可謂凱旋而歸。
小三國提示:“本次作戰擊殺了費棧、黃亂、常俱,每人100功勳點,總計300;擊殺大小首領、伍長什長總計29人,每人50功勳點,以及士兵一萬一千零三人,總計獲得12753點功勳,現在擁有功勳64098點。”
徐珪又命令將士們清理戰場,總計收穫弓箭兩萬餘支、刀槍劍戟兩萬多隻,戰馬兩千多匹,糧草無數,真是大豐收。
打點完畢後,徐珪拜見孫堅:“文臺兄,此番你能來救,在下不勝感激!”
滿臉硝煙的孫堅扶起徐珪:“伯玉這多見外!往日你救我還少嗎?”
徐珪笑了笑:“哈哈,好!話不多說,且隨我回柴桑喝酒去!”
“走!哈哈!”孫堅大笑一聲,搭著徐珪的肩膀,與他邊走邊談,一起回城,後面跟著兩人的部隊以及兩萬俘虜。
柴桑太守府中,漢帝正在閱讀《尉繚子》,皺眉思索,執筆圈圈點點,沉吟不已。
自從漢帝改元后,太守府已經重新修繕,拆遷重築,按照朝堂的樣式設計,現在已經如同一個小一號的朝廷了。
漢帝突然起身,有如閒庭信步,有如背手吟詩:“民非樂死而惡生也,嗯,言之有理!”
來回踱了幾步,繼續嘀咕:“委積不多則士不行,賞祿不厚則/民不勸,武士不選則眾不強,器用不便則力不壯,刑罰不中則眾不畏,說得好啊!我大漢雖有刑法,卻已名存實亡,朕是時候該重訂律法了!”
漢帝立志要做一個能文能武的明君,保住大漢江山社稷,自從上次向徐珪表露心跡後,每日跟隨周侗練武,雖說還沒能爐火純青,但也有模有樣,有點兒架勢;練完武還要苦讀兩個時辰兵書,以做到通曉兵法,察民生,曉政事。
“報!”一軍校前來,“啟稟聖上,徐珪將軍擊破山越圍城,大獲全勝,現在已經凱旋歸來!”
“哈哈!好!”漢帝一聽大喜,連忙丟下《尉繚子》,抖了抖衣袖,整了整儀容,聳聳肩輕咳一聲,“傳令下去大擺筵席,我自前去接見!”
“遵命!”這人拱手而去。
漢帝也隨後大步踱出,面色欣喜不已。
“伯玉啊,數月不見,你變得愈發雄壯了,麾下將軍也多了不少!”孫堅見徐珪麾下的徐達、魏延、徐寧、李文忠等人,個個威風凜凜,有大將風範,開口讚歎道。
“呵呵,文臺兄過獎了,來,且隨我前去拜見陛下!”
“徐珪將軍!”一個清亮的嗓音傳入眾人耳中,徐珪一看,正是漢帝。在公共場合,漢帝便已官名稱呼徐珪。
“陛下!”徐珪收起笑容,連忙肅聲跪拜,“何勞陛下親自相迎,真是折煞末將了!”
孫堅見到漢帝時還在打量,感覺既眼熟又不熟,聽了徐珪所言,恍然大悟,也連忙跪下:“長沙太守孫堅拜見陛下!”
“呵呵,兩位愛卿請起!”
“數月不見,漢帝竟已長成大人了!”孫堅起身時,略帶詫異地說道。
“呵呵。”漢帝笑了聲,“來來,朕已下令擺好宴席,招待各位將軍,為愛卿接風洗塵!”
“多謝陛下!”兩人齊齊拱手。
進入宴席後,眾將放開懷喝酒,放大聲談笑,衝去這些天征戰的勞累,吐出內心的壓抑,就連相對沉默的高寵都喝得興起,與人划起了拳,李逵更是粗著嗓門大吼大叫,抱起罈子直接喝。
漢帝高坐在正席,笑眯眯地看著眾人,感受著滿懷激情的眾將,眼神中滿是欣慰。
第二天一早,孫堅向徐珪告辭:“伯玉賢弟,為兄就先回去了!此次出城,城中人馬不足,我怕時間久了會有閃失,就不久留了!”
徐珪聽了嘆了口氣:“你我好不容易得見一面,不想今日又要分別,罷了,他日有時間我自前去找你敘舊,哈哈!”
“好!”孫堅緊緊握著徐珪的手,笑道:“一言為定啊!到時我必定大設酒席,你我不醉不歸!”
“一言為定!”兩人再次緊緊的握了握手,用眼神進行無聲的交流,這種感情,是隻有多次在戰場上相助才能培養出來的。
“來人啊!取一百兩黃金,贈與孫將軍!”
“諾!”
孫堅點點頭:“伯玉好意卻之不恭,我就收下了!”
不一會兒,黃金遞給孫堅,孫堅爽朗地收下,手往後一招:“兒郎們,返回長沙!”
“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