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三國之無限亂入> 番外篇 魏五子良將與吳四英將及四庭一柱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番外篇 魏五子良將與吳四英將及四庭一柱 (2 / 3)

……………………………………………………………………

東吳四英將,本稱東吳四英傑,是指先後執掌東吳水軍的大都督,按接任順序,分別為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個人雖然政見不一,但都對東吳有著非常大的貢獻。洪邁在《容齋隨筆》中曾對這四人大加讚賞。後人在傳習和引用時,把他們概括為“東吳四英將“或“東吳四英傑“。

周瑜(公元175年公元210年,字公瑾,漢末名將,廬江舒縣(今安徽省廬江縣西南人。

洛陽令周異之子,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

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後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周瑜率江東孫氏集團軍隊與劉備軍隊聯合,赤壁之戰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

公元209年(建安十四年領南郡太守。

公元210年(建安十五年病逝,年僅36歲。

正史上週瑜“性度恢廓““實奇才也“,范成大譽之為“江左風流美丈夫“。

……

魯肅(172年217年,字子敬,漢族,臨淮郡東城縣(今安徽定遠人,中國東漢末年傑出戰略家、外交家。

出生於一士族家庭;幼年喪父,由祖母撫養長大。

他體貌魁偉,性格豪爽,喜讀書、好騎射。東漢末年,他眼見朝廷昏庸,官吏腐敗,社會動盪,常召集鄉里青少年練兵習武。他還仗義疏財,深得鄉人敬慕。當時,周瑜為居巢長,因缺糧向魯肅求助,魯肅將一倉三千斛糧食慷慨贈給周瑜。從此,二人結為好友,共謀大事。

建安二年,魯肅率領部屬投奔孫權,為其提出鼎足江東的戰略規劃,因此得到孫權的賞識。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軍南下。

孫權部下多主降,而魯肅與周瑜力排眾議,堅決主戰。結果,孫、劉聯軍大敗曹軍於赤壁,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

赤壁大戰後,魯肅被任命為贊軍校尉。周瑜逝世後,孫權採納周瑜生前建議,令魯肅代周瑜職務領兵四千人,因魯肅治軍有方,軍隊很快發展到萬餘人。

孫權根據當時政治軍事形勢需要,又任命魯肅為漢昌太守,授偏將軍;魯肅隨從孫權破皖城後,被授為橫江將軍,守陸口。

此後魯肅為索取荊州而邀荊州守將關羽相見,然而卻無功而返。建安二十二年,魯肅去世,終年46歲,孫權親自為魯肅發喪,諸葛亮亦為其發哀。

……

呂蒙(178年219年,一說180年220年,字子明,東漢末年名將,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呂家崗。

少年時依附姊夫鄧當,隨孫策為將。

以膽氣稱,累封別部司馬。

孫權統事後,漸受重用,從破黃祖作先登,封橫野中郎將。從圍曹仁於南郡,破朱光於皖城,累功拜廬江太守。

後進佔荊南三郡,計擒郝普,在逍遙津之戰中奮勇抵抗張遼軍追襲,並於濡須數御魏軍,以功除左護軍、虎威將軍。魯肅去世後,代守陸口,設計襲取荊州,擊敗蜀漢名將關羽,使東吳國土面積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勳殊隆。

然而“蒙疾發“(後世人或猜測建安二十四年發生瘟疫,因史載呂蒙、孫皎、蔣欽死於同年,或猜測是呂蒙年輕時在戰場上吃苦受累導致積勞成疾,不治而薨,享年四十二歲。

呂蒙發憤勤學的事蹟,成為了中國古代將領勤補拙、篤志力學的代表,與其有關的成語有“士別三日“,“刮目相待“、“吳下阿蒙“等。

……

陸遜(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歷任吳國大都督、上大將軍、丞相。東吳大帝孫權兄長沙桓王孫策之婿,世代為江東大族。

章武二年(222年,陸遜在夷陵擊敗劉備所率蜀漢軍,一戰成名。夷陵之戰也成為戰爭史上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以後陸遜在東吳出將入相,在政治與軍事兩方面不斷做出貢獻,支撐了孫吳政權的穩定。晚年因捲入立嗣之爭、力保太子孫和而累受孫權責罰,憂憤而死,葬於蘇州,至今蘇州有地名陸墓(今蘇州市相城區陸慕鎮。

……

河北四庭柱,為東漢末年時期割據河北的大軍閥冀州牧袁紹帳下的四員大將,是河北最勇猛的四位將軍,分別為顏良,文丑,張郃,高覽,還有個樑柱,叫做韓猛。

1、顏良(?200年,河北名將,與文丑齊名的袁紹軍雙臂猛將,河北四庭柱排行之首,有威名。顏良與文丑一起作為袁紹軍隊的勇將而聞名,孔融以顏良、文丑作為袁紹軍隊的武將代表勸諫曹操小心他們。

公元200年(建安四年,袁紹、曹操於官渡交戰。“袁紹以顏良、文丑為將率,簡精卒十萬,準備攻許。(《後漢書·袁紹傳》,《三國志·武帝紀》中則記載顏良是與郭圖、淳于瓊一起進攻。開戰時,沮授勸諫袁紹:“顏良性急不可單獨任用。

公元201年(建安五年兵進黎陽,袁紹仍以顏良進攻單獨守護白馬的曹將劉延。曹操北救,以荀攸計分兵渡河,引袁紹西應,自率輕兵掩襲白馬,顏良倉猝逆戰,遂被關羽擊斬。

在三國演義裡,因為顏良未參加關東聯軍,使袁紹頗為華雄的猖狂而嘆息,先點出這個人,為日後出場做伏筆。

紹計逼韓馥,謀奪冀州,耿武欲行刺,顏良斬之。隨後與文丑為先鋒,擊敗公孫瓚,平定河北,碩有戰功。曹袁於官渡交兵,紹遣顏良為先鋒大將,統十萬精兵為前部,進攻白馬,連斬宋憲、魏續,二十合敗徐晃,令曹軍諸將慄然。關羽出戰,顏良方欲問時,因赤兔馬快,措手不及,被關羽一刀刺於馬下而死。

2、文丑(?200年,與顏良齊名的袁紹軍雙臂猛將。河北名將,四庭柱排行第二。建安四年,袁紹以顏良、文丑為將率,簡精卒十萬,準備攻許。曹、袁兩軍初戰白馬,曹操使計分散了聚集在黎陽渡河攻白馬的袁紹主力,解了白馬之圍,殺了袁紹負責進攻的將領顏良。

五年,袁紹渡河兵至延津,使文丑與劉備挑戰,袁紹的騎兵主將文丑和劉備率五六千騎兵相繼追來。白馬的運輸車隊出現在堤壩的北側了,處在了袁紹軍的視野內。曹操的一些將官為敵軍騎兵眾多而不安,建議返回守營。軍師荀攸卻反對:“這正是我們的誘敵之策!我們怎能離開?“曹操的軍士想上馬,曹操不許,直到袁紹的騎兵越來越多並分散開來劫掠物資。這時曹操讓軍士上馬,曹操手下不足600的所有軍士跳上馬衝擊袁軍。袁紹軍戰敗,文丑陣亡。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