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禁輕笑,之前這姑娘還說自己不識字,然而這幾個字寫得十分端正,想來之前說不識字都是哄人的了。
抽出裡面的信,映入眼簾的便是極其端正的小楷。
“那一千兩銀子沒說,不過應該是給王家夫婦的。”錢氏嘟囔道。
王家不是大富大貴的人家,家財也只是小有盈餘。一千兩銀子想來是答謝這段時日王家對她的照顧,算了算日子,待在王家也有半年多了。
“一別半年多,大人可還安好?
早前聽聞大人升官,只是前段時日來府上道賀之時,大人已然啟程去了檀溪府。
此次書信與大人,是與大人道別的。當初家中出了變故,小女四處流浪,承蒙大人關照,感激不盡。王家夫婦待我如親女,夫妻二人老實厚道,乃忠厚仁善之家,只可惜我沒這樣的福分。
家中親人尋來,不得已只好離開。為防離別傷感,只能不辭而別。此生不知可還有再見之日,特地寫通道別。
望!大人珍重!”
杜塵瀾看了一眼下方的落款,正是妏宥。他若有所思,思忖了片刻之後,將書信放回了桌上。
“那姑娘可有說去了何處?是回家了嗎?”錢氏有些擔心地問。
畢竟是個姑娘家,若不是家人尋來,流落在外可不好。
“說是家人尋過來了,不辭而別是怕徒增傷感。對其身份隻字未提,想來是不便。”
杜塵瀾接過金媽媽遞過來的粥碗,夾了水晶蝦餃在面前的盤中。
“不便?為何不便提及?”錢氏很是好奇,疑惑地問道。
杜塵瀾笑了笑,答道:“想是家世顯赫,然而又在外流落這麼久,應該是家中出了什麼變故。這是她的家事,許是不能透露吧?”
“她該不會是周夷人士吧?你之前帶她去周夷之時,不是說她會說周夷話嗎?”
杜淳楓聞言便猜了對方的身世,仔細回想,那姑娘的長相,的確與大郡人士有些細微的區別,不過也不算突兀。
“咳!”杜塵瀾聞言輕咳了一聲,桌下的腳輕輕靠了自家老爹一下。
果然,杜淳楓話音剛落,錢氏立刻揚高了眉毛,狐疑的眼神看向父子二人。
“帶她去周夷?誰?瀾哥兒?瀾哥兒去周夷作甚?難道老爺當初是在周夷被救回來的?”
錢氏一連串的疑問將正喝粥的杜淳楓給嚇了一跳,差點將粥嗆在喉嚨裡。
“咳咳!”他連忙放下碗筷,“我去周夷作甚?那是瀾哥兒想見識見識周夷的風土人情,就讓當時正要去周夷的商隊帶他一起去的,否則還耽擱不了這麼久呢!”
當初他被劫持到周夷之事可是瞞著錢氏的,畢竟他是淳歌公主的子嗣不好透露,知道的人越少越好。於是便扯了不少謊,好歹給糊弄了過去。